大秦始皇后_大秦始皇后 第1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秦始皇后 第142节 (第3/3页)



    哪怕不用来查找文字,只是将其当做故事书看都没问题!

    而且两千钱一本的书籍,虽然贵,但从书肆买走的时候看着那些百姓羡慕的眼神……

    啧,值了!

    这两本书上市后,没多久就脱销了。

    好在负责此事的墨家早有准备,提前印刷了一批书放着,书籍脱销之后很快就通过水泥路送往了全国各地。

    -

    《字典》卖得不错,学校自然也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嬴政一开始的想法便是,等《字典》编写出来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开设学校。

    天下太平了几年之后,嬴政将秦律与军爵制结合之后的缺点看得格外清楚——

    在需要打仗的时候,严苛的秦律与军爵制度的结合就像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剑,可以扫平外部的一切障碍;但等天下太平后,军爵制有名无实,严苛的秦律却一如往常地在这片大地上横扫一切,这把由秦律与军爵制组合而成的利剑便开始腐朽,成了大秦的拖累。

    天下太平这几年,全国各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刑徒的百姓高达几十万。

    原本这些刑徒可以通过参军洗刷罪名,但如今无仗可打,这群数量庞大的刑徒就成了秦朝安稳的隐患,甚至仍旧持续不断地在继续增加着数量。

    当务之急当然是要改良秦律。

    但除了对秦律的修改之外,秦朝还急需一种可以取代军爵制的选拔人才制度。

    林阡对此的意见是:“开科举。”

    是的,林阡虽然知道高考的好处,但并不认为当前环境适合直接推行。

    嬴政在听过科举制的具体流程与考试内容之后,对其相当不以为然:“虽然听起来更公平,也确实比现如今的举荐制更优秀,但你提及科举考试内容中,除考上秀才后会有的‘策论’与算学考题比较有用外,其他考题似乎并无太大用处。”

    而且……

    嬴政皱眉,“如果考试范围只涉及四书五经,不会出现考试几次后就再也找不到考试内容?”

    科举并非只有殿试而已,一共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而除了会试与殿试是全国考生都到京城去参考外,县试与府试是在各地县城举办,院试与乡试则都在州府举办。

    县试与府试还好,基本全是背诵题,全国各地没什么差别也不需要避嫌。

    但院试与府试的考题在每次考完之后都要送去京城存档,以备以后查阅。而只要是送到了京城的考卷,为了防止有人徇私舞弊,已经出过的考题就不被允许出现第二次。

    全国那么多的州府,考试的范围又只有那么几本书,最后的结果……

    林阡张了张嘴,有些想要反驳吧,却又找不到理由。

    她叹了口气,回答了嬴政的问题:“一般王朝的开端出题会比较随意,越是后面的科举,考题就会愈发奇怪,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截搭题。”

    嬴政好奇:“截搭题?”

    林阡想了想,解释道:“就是把一本书的某一句或半句话与同一本书中不同篇章、不同段落,或不同书籍中的完全不相干的两句话凑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嬴政皱眉:“……”

    他本就更希望直接推行林阡之前提及的学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考试制度,如今听了科举考试的情况后,更是对其毫无兴趣。

    林阡解释:“但我们那个时代所用的考试制度其实也是从科举考试中脱胎出来,同样是一级一级地考上去,只是教学内容有所不同。”

    嬴政否认:“不,两者并不相同。科举只为选拔官员,而你说的高考并非如此。”

    林阡看向嬴政,认真问道:“你真的确定要推行高考。”

    嬴政点头:“寡人连学校都准备推行了,为何不直接推行高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