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秦始皇后 第210节 (第2/3页)
说周朝,那你将周朝之前的商朝与夏朝,乃至于更早之前的三皇五帝置于何处?若不是周朝,那商朝与夏朝的制度与周朝可并不一样,你说效仿古法,到底是效仿哪一个古?” “最可笑的是,你口口声声说着效仿古法才能长盛不衰,若你这话真的没错,那请淳于博士告诉在下,那夏商周到底是如何亡国的?” 淳于越这话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李斯紧跟着站出来:“三皇五帝推行的制度从来不曾重复,祖孙三代所施行的制度更不可能完全一样,制度的发展是因时代变化而产生,从来就没听说过后代的制度一定要与先辈的制度完全一样或完全相反。” “真正适合的制度,从来都是结合当前现状与先辈经验因地制宜,一定要与先辈相似或相反,只会给整个国家都带来灾难。” 林阡还顾忌着自己的身份,没有对淳于越恶言相向。 李斯可没有这样的顾虑。 他看了淳于越一眼之后,毫不客气地开口:“陛下之功勋前不曾见古人获得,后大约也难有这等开创之举,此等万世不朽的功勋,又岂是那些愚蠢迂腐的儒生可以理解的?” “况且就如谷丰侯所言,淳于越所提出的古法不过是周朝,甚至是周幽王之后,各大诸侯国之间推行的法度,这可称不上什么古法。” 淳于越被林阡抓住漏洞逐字逐句地反驳,已然面色铁青,如今又见李斯竟然比林阡说得更加不客气,表情更是难看得吓人,那黑沉得仿佛能滴下墨来的脸色,周围人看着都忍不住往旁边挪了好几步。 李斯却还在持续输出:“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引用史记】 哦豁,焚书事件虽迟但到! 这也是林阡认为嬴政并没有将所有书籍全部焚毁的第二个缘故—— 因为焚书事件是在嬴政的生日宴上发生,事件的导火索淳于越不但是个儒生,还是个多次在嬴政肺管子戳的儒生,所以这次焚书事件本身是带了一定迁怒意味的。 这点从李斯多次强调禁止民间传颂《诗》与《书》就能窥得一二。 这两本书很受孔子推崇,之后不但被儒家奉为经典六书之二,科举盛行之后的四书五经当中同样有其一席之地。 简而言之,诸子百家中的其他家,很可能是被迁怒了。 嬴政看了淳于越一眼,立刻就要开口。 林阡急了:【嬴政你别乱来啊,千万千万不要同意李斯的意见啊,虽然他说得很有道理,但焚书就很没有必要了。】 不只是林阡着急,在场官员中还有不少人着急。 而其中,墨家钜子最为着急:“陛下,虽李丞相所言很有道理,但焚毁民间诸子百家之书着实不妥。若一定要焚毁,直接毁掉儒家典籍便是。天下一统之后,除我秦墨之外,就连楚墨与齐墨也纷纷来到咸阳入我墨家工坊为陛下效劳,从来不曾生出对陛下不敬之意。还请陛下明鉴!” 墨家钜子简直想把淳于越给活撕了—— 这都什么人啊?自己惹事儿就罢了,竟然还带累了旁人! 除墨家钜子外,朝中大臣未必没有出身诸子百家之人,至少在秦国,兵家与法家之人就少不了。 但法家以律法传世,并不在意其他书籍是否流通。 于是乎,那些个将军便站了出来。 李斯见自己这决定险些惹来众怒,忙开口解释道:“诸位莫非忘了刚开学没多久的学校?即便民间书籍被焚毁,朝中自有备份。而有学校在,诸位也完全不必担心无人学习百家典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