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云鬓添香 第140节 (第2/3页)
中钉,哪里还需跟那些贵妇们假惺惺地交际? 对于所有宴请,一律称病就是了,所以韩临风命人准备这些华贵的衣服,大约是用不到的。 她想着方才韩临风亲吻她时的甜蜜,不由得安心地笑。不一会困劲儿便又上来了,她将脸儿埋在枕头里时,还模模糊糊地想,等得空了,须得请郎中看看,自己最近怎么这么困乏? 到了第二日,大魏空虚了甚久的太极殿终于扫落灰尘,在晨光下闪耀着昔日的光彩。 流落各处的重要臣子们也纷纷归位,虽然各个贵胄都在逃亡的日子里沧桑了许多,可是想到陛下终于归位,一个个还是喜气洋洋。 不过竣国公立在鲁国公的身边,看着站立在对面队列的北镇王父子,小声嘀咕道:“我昨日到京了才知,原来迎回陛下的是北镇王爷和他的儿子……方才入宫时,这宫内宫外也都是生面孔……依着您看,这是什么阵势? 第111章 鲁国公此时也是神色复杂地看着对面的父子,他跟竣国公一样,也是入了城后才知道更多的消息的。 从种种迹象看来,不能不叫人心生狐疑。 不过他努力淡定道:“你我都已经站在这朝堂上了,一切静观其变,不必先慌了阵脚。” 诸王入京,没想到先来的藩王占尽先机,却都丢了脑袋。 而这姗姗来迟的父子二人却有点黄雀在后的意思,也没见他们使什么气力,居然就成了护驾有功的了。 眼下陛下开朝升殿,若是能亲自出来面见群臣,应该没有受这父子胁迫。而且赵栋将军也立在朝堂上,虽然他看着面色颓唐,目光阴沉了些,可他的手里有北征的重兵。 赵栋为人方正,并非那类心怀野心之辈,若是北镇王父子有异心,赵将军也绝对不能容他们。 想到这,鲁国公也给自己定了定神:只要陛下立诏,册封了九皇子的遗孤,那么就算大女儿受了六皇子的牵连,他方家也可以维持地位不倒。 不过……他再次抬眼打量着对面的韩临风——这个一身戎装,宽带束腰的高大男子,看起来睿智而深沉,跟他记忆里那个觥筹宴会上涂抹水粉,身着华袍,脚踩着高屐的纨绔公子完全对应不上。 若不是方才韩临风与他开口寒暄,让他听出似是故人,他差点疑心北镇王换了嫡子呢! 一个糜烂的花花公子怎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竟然变化这么大? 就在这时,有太监呼喝声打断了鲁国公的思绪——“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站好,恭谨弯腰静候陛下早朝。 当两个太监搀扶个干瘦的老者,错着小碎步登上了龙椅时,众人心里皆是一惊:月余不见,陛下竟然已经老迈得都要脱相了。 魏惠帝被扶坐在龙椅上,身后和身侧都被宫人用垫子挤好,这才勉强稳住了身子,然后他抬起昏花的老眼,看向下面,费力道:“诸位爱卿,朕也是没想到,还能与诸位再见……” 这话一出,立刻触碰了诸位爱卿这些日子心内的苦楚,想着这场变乱,臣子们也纷纷下跪哽噎着呼唤陛下。 算起来,这是大魏近几十年来,朝堂上哭得最情真意切的一次了。 不过魏惠帝显然不是来跟臣子们忆苦思甜的,他略抬抬手,示意臣子们都缓缓。 待臣子们都收声了,他才又道:“现在还不是你们哭的时候,待朕吊着的这一口气不在了,你们再这般痛哭,朕也就无憾了……” 这话一出,又有臣子扑抢进言:“陛下精神矍铄,龙体康健,一定会百年长寿,镇守我大魏万里江山!” 魏惠帝坐了一会,就觉得疲累得不行,所以听了这绕梁三日的恭维之词,也权当听了个响屁——无用,而且膈应人。 他干脆撂下疲惫褶皱的眼皮,闭目继续说道:“说起来,朕从父皇的手中承袭帝位以来,虽然也是兢兢业业,却无甚建树,愧对祖宗。幸好我韩氏皇族龙脉强健,族中的晚辈人才辈出,虽然遭逢变乱,也能及时平乱,保佑住了祖宗留下的基业。而且北镇王与世子心怀大魏社稷,在北地招安了铁面义军,收复了故国二十州中的十八州,为朕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让朕总算有些脸,去见故去的先祖们……” 闻听了这话,诸位臣子的脸色都是一变。这铁面军的赫赫威名谁人不知,俨然已经成了叛贼裘振之后的又一大祸。 可是方才陛下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铁面军竟然成了义军?而铁面军居然被北镇父子给招安了?这又是什么时候的事? 如今站在朝堂上的皆是几大世家贵胄,平日是把持朝政惯了的。陛下的任何重要国策,都需要跟世家们商谈,再任着几家吵吵嚷嚷,上秤掂量一般,达到了某种利益平衡点后,再宣布出来。 可是现在,给铁面叛军正名这么大的事儿,为何陛下没有跟重臣商量一下,就宣布出来了? 那北镇王父子居然掌握着北地的铁面军?难怪领着兵的东平王也败下阵来,让这父子二人救出了陛下。 且不提群臣的面面相觑,老皇帝喘了喘气,又继续有气无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