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荣耀,化学强国_第351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1页 (第1/2页)

    文靖安:“你的意思是?”

    林宁宴:“随他的意思办好了,除了他给的这些东西,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还有什么办法能帮严素光?”

    文靖安:“那严素光成婚这件事?”

    林宁宴:“这还是个问题吗?”

    文靖安:“严素光自己是女子,听闻她再娶一个女子,我心里总是不舒服。”

    林宁宴:“再不舒服也得忍着,这是她家的家事,我们总不能揭穿她吧?”

    文靖安:“可是……”

    林宁宴抬手打断他:“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你就当不知道她是女子,到时候准备好份子钱,我们高高兴兴去喝她的喜酒。”

    然而世事难料,严素光这杯喜酒暂时喝不成了。

    第201章 辞世 斯人已去多事之秋

    事情的进展远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包括严丞相自己。

    他第三次递交辞呈之后,元景帝没有把辞呈驳回,而是收下了,但是!

    留中不发!

    意思就是拽在手上不做批复,何时批复,怎么批复无人知晓,只看元景帝自己的态度。

    这就让事情一下子扑朔迷离起来,而随着一道圣旨的下发,事情似乎又变得清晰。

    八月下旬,中书左丞相严同加封太师衔,位列三公。

    所谓三公就是太傅、太保和太师。一般由中书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六部尚书、布政使或者其他正二品以上大员,且在庙堂为官多年,颇有政绩,德才兼备的老臣致仕去职之后才能获封的头衔,这是文官至高无上的巅峰,也是所有官员之中的超品,三公没有实际职权,仅仅是一个荣誉,是一个天下读书人的“精神象征”。

    众所周知,严同的辞呈还在元景帝手里,在元景帝没有正式批复这份辞呈之前,下了一道加封太师的圣旨,太师又是只有辞职之后的大臣才能正式敕封的三公荣誉,这就意味着获封太师是严同去相之前的一个铺垫。

    对大盛文官体系和朝局形势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

    然而“意味”不代表必然发生,或者在发生之前另有曲折。

    这一日,周洵召集农事处众官员开了个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还是去江州之事。

    第一,因为严素光离职,农事处到江州去和西海人交接的高级官员还是文靖安、林宁宴和崔琰担任。

    第二,跟着文靖安三人去江州的人手包括这段时间周洵等人从六部借调过来的京官,和其他各种渠道招揽过来的人才,主要是崔琰原工部的下属,另外加上文靖安那些学生,再加上文靖安从剑州那边要过来的有跟西海人打交道经验的一批地方官,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