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宅斗文里修仙 第144节  (第1/2页)
    “现已两月了,大哥的遗体还没下葬吗?”江林气得站不稳。    江南贯热,棺木停放一月,尸体都会腐烂。    第145章 正文完    ◎终究是道法胜了……◎    由北到南,路上一月,停棺一月。按常理说,棺椁里的尸体定是腐烂发臭了。    江家人个个泣不成声。    往往人越成熟,便越不易动情,难以落泪。    可是他们这几个月,遭遇抄家罢官,富贵荣华一夕消散。如今族长尚不能入土。纵使男儿也日日落泪。    忽的一声稳重女音道:“哭哭,哭又有什么用?”    说话的正是江家三房主母卫芷,江家落罪,卫家没有遭到牵连,还暗中帮助江家。    其他两房又住在卫芷准备的田宅里,更是以她为首了。    所以卫芷现在的话语权,比江柏还要有重。    闻言,其余人渐消哭声,只有零稀的啜泣哽咽。    她看了看面色悲苦的众人,安抚道:“那些人追究到底,不过趁机捞一把。咱们找人通融,奉出财帛,大哥便能入土为安了。”    卫芷这么说着,江家其他人心里都有了底,她是会管这事的。    有卫家这颗大树,这事倒不难办。    卫家也确实帮忙了,花钱托人安置了棺木。    不过因着外棺也是金丝楠木,所以有小人爱财剥了去。    卫家人心焦,担心里面的棺木尸体也被破坏。于是稍移内棺看,里面的画面着实令众人惊诧畏惧。甚至有人匍匐下跪。    江老爷神态安详,身穿墨绿常服,头戴四方巾。不仅衣着配饰整齐,而且肌骨未损。整个人犹似假寐,无一腐蚀。    棺椁两月半未入土,遗体仍旧鲜活如初。    此怪诞奇闻传入内廷,上下议论。少年天子执笔批红,动作一顿,笔尖朱砂凝作一点。    侍奉的小太监瞧瞧扫了眼,天子面色阴沉,随后“嗖”的一声,血红的箭朝他投来。    御书房内的大小太监跪了一地,尤其磨墨的小太监,被那朱砂笔吓得魂丢了大半,哆嗦求饶:“圣上饶命……”    片刻后,站着的少年却向他笑道:“我吓唬你罢了,哪里会要你命罢了。都起来吧。”    他心里叹气:若是真要杀,又何必留下蔓蔓野草。    “孔子尚不说鬼神,这些儒流官员传得倒快。”天子转身,看向门外。    一个老太监微微抬首,道:“以陛下之威,顶让他们教化。”    “教化?”天子冷笑,“怕是他们觉得朕野蛮,需要教化吧。”    老太监没有因天子的冷声而吓到,继续道:“圣上,不管如何,江松的尸身竟然传出这样的骸闻,是该叫人好好查看下。”    天子坚定道:“派人去查?何须助长那些假道学的人威风。把他的尸身运回京,葬在龙城脚下,总不会再出什么乱子。”    老太监连声附和:“甚是,甚是,皇上英明。”    接着其他人同贺。    圣上旨意下去,江松的尸体又运回京城。    三房江柏气得病倒,在床上愤慨:“焉有三月不入土的道理!”    “苍天何其凉薄!”    卫芷端着粥,给他喂食。江家败落,丈夫遣散了姬妾,留下怜杏侍奉她,春锦侍奉老夫人。    当年满笏床,而今空荡荡。    她垂睫,掩盖苍凉,安抚道:“大哥尸体无损,可见上天怜惜。夫君何须怨天。”    怨愤的该是那个人,可是世人宁愿骂天也不敢骂他。    只因天恕罪,天子不恕罪。    尸体运回京都后,天子欲在京郊为其下葬。    特地让钦天监预测了个好天气,华盖宝车,御林军护卫,臣子相随。只为看一具早已死去的尸体。    土坑挖好了,天子从车撵上下来,道:“听闻江先生肌骨未损,不知是传言还是真事。吾等好奇,观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