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0页 (第2/2页)
就能从里面开始土崩瓦解。” 朝堂上鸦雀无声,伸手要银子的人,始终没有被点到名,但每个人都犹如芒刺在背,李善盯着他们,出声说道,“你们的折子我先收着,各位要银子,重新写一份条陈递上来。” 说罢,他的目光从群臣身上一一扫视而过,最后落在户部尚书吴谦的身上,“想好了再写,休要想着糊弄本王和陛下。” 说完朝堂上的政事,李善扬声说道,“京兆府尹唐安。” 唐安站了出来,等着李善问话,李善高深莫测的看着他,说道,“听说牵扯进科举舞弊案的事主在你们京兆府吊死,可是你们对人用了刑,尸身在何处?” 朝臣们都竖起耳朵,屏气凝神听着唐安的回话,唐安大呼冤枉,那江连声刚刚考中进士,就算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案件还没开始调查前,就对人用刑。 “回禀殿下,案件还未审问,京兆府岂敢随意动用私刑,况且昨日学子们群情激愤,微臣为了保护江连声的人身安危,这才将他带回府衙,却不想他一时想不开,竟在衙门里自尽。” 无论如何,京兆府尹失职之罪已是事实,现今死无对证,案子还未开审,就陷入泥潭,李善看着刑部尚书王国邦,问道,“王大人,依你来看,这件案子该如何审查。” 王国邦暗道,此刻所有的矛头都指着摄政王,他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他想了一想,说道,“此事非同寻常,一定要严查严办,方能向天下学子交待。” 只是要如何严查,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李善静静的望着他们,说道,“既日起,所有考生的题卷封存,刑部和大理寺合力督查此案,务必要查出个水落石出。” 众人领旨,罢朝前,李善又点了一个人名,被他点到人叫赵文华,他是明德五年的进士,扬州人氏,是铁杆的怀王党,已在大理寺任少卿一职数十年,没人比他更懂大邺朝的律法。 “科举舞弊案,你全程陪审书记,每日逞报一次,不得有误。” 群臣的心,又高高悬起,堂堂一个大理寺少卿给人做书记员,自然是屈才,谁都知道赵文华是怀王的人,他特意把他安插在主审王国邦身边,到底是何用意? 赵文华称是,丝毫没有委屈的意思。 冗长枯燥的朝会散了,却没人觉得轻松,文武百官们各怀心事,离开宣政殿。 第130章 科举舞弊一案,牵动着…… 科举舞弊一案, 牵动着整个大邺朝学子的目光,主考官江海川,连带八位同考官, 一同被革职查办,其中一位陪考官,还是摄政王李善的岳丈,国子监祭酒徐圣章。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