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页 (第2/2页)
辽便有了大批精兵,不久便兴兵南下。赵匡胤上台后向北伐辽, 大败, 自此宋一转态势,成为守方。 宋与辽战火不断, 而临近辽的河北路便常受战火摧残, 士子半日读书, 半日抗战,勇绩突出。北方水深火热,然南方安逸富足,俨然太平之景。南境安康,自然多生进士状元,南北境发展不均。因着河北士子少而贡献大,故而官家下旨时,扩大范围,多关照北方士子。譬如科举录士时,南北士子考绩相同,则优先录用北方士子。 这事定下了许久,然近来汴京城中又刮来不少风声,声势虽小,却也总是存在着。 张存看待事从不以事小为由,将任何一件事搁置在旁。如今他借小问大,实则是在拐着弯问司马光对“公平”一词的理解。另外也有一点,张存也是位河北人,也曾参与过守城战斗。战后第二年,他便中了进士。不过当时他也是被人好生挖苦了一番,说他靠着打仗上位,腹中没有真才实学。张存问这个问题,也是存了些要女婿给他正名的私心。 司马光又如何不知?不过他只是引经据典的解释一些现象,又说了些趋势罢了。张存是他的长辈,他自然不能敛足锋芒全冲着岳丈去。司马光的言辞委婉,却也暖了张存的心。 后来,司马光又问了张存一些官家对西夏的想法。张存身为殿中侍御史,自然有机会同官家多见,也自然更知晓些官家的心思。 张存听到这话,面露难意。 李元昊今年自立为“大夏”,此后便一直找些法子朝大宋边境挑衅,两国时有摩擦。李元昊手段强硬,不过几月来,便叫人修筑堡寨、打探情报,甚至肆意贿赂大宋官员。李元昊的那句“习练干戈,杜绝朝贡,小则恣行讨掠,大则侵夺边僵”令朝中上下惴惴不安。 西夏已成猛虎之势,两国必有一战。官家自然知晓这点,故而近来上朝时也多提到这些。只是官家,目前似是也难做个定夺。 说到这处,张存饮下酒,长吁一声。 司马光自然懂得张存心里的难处。自澶渊之盟以来,宋多年未经大战,军中一批老将也接连离世,如今军中,早已是腐败落后,松懈散漫之景。而西夏攻势尽显,两方想比,又如何不叫人担忧? 司马光说了好些针砭时弊的话,一语中的,倒是叫浸在迷惘中的张存清醒不少。 二人饮了许多酒,觥筹交错间,尽是肆意承乐。 张儒秀侧目透过屏风看过去,只看到司马光端坐着的背影。不知怎的,张儒秀蓦地就想起今早司马光叫醒她时,无意间露出的小片胸膛。当时她刚醒一脸懵懂,自然没在意这番细节。如今不知怎的就想了起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