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223节 (第3/3页)
突破了七千份,购买者大都是那些疯狂的股民,他们早就求贤若渴的在各大报纸中寻求股市诀窍和奥秘,试图赚取更多的钱。 所以当这篇《货币战争》一出,那里面各种cao盘手法和炒股的手段,自是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看文章中那一场场的资本盛宴,动辄能够赚取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时,一个个欣喜若狂,宛如获得了绝世秘籍一般。 哪怕看不懂该如何去实施,却也是将其当成了旷世股经。 特别是在新一期《那些统治全球金融的精英俱乐部》一刊,一下子香港就多出了许多社团组织。不要误会,不是那种社团,而是以协会的形式组成的团队,大都是一些小市民凑到一块讨论股市,研究买那一支股能够赚的更多。 这些协会大都冠以“全球”“世界”“精英”为前缀,后面则是可笑的“全球九龙旺角街股市同僚精英协会”“世界油麻地股民联合会”…… 这些有趣的协会,在1973年1月到来时,达到了巅峰,光当地警署登记在案的就高达三十多家,私下里成立的小协会更是多的数不胜数,三两成组,七八成群,每天都是乌压压的一帮人跑到四家证劵交易所内,霸占着最佳最有利的看“金鱼缸”的位置,更是警告他人:“这里是我们全球证劵精英中环荷里活道成明小区股民联合会的地方!” 这些早已陷入其中的股民们,浑然不知,霍耀文写这篇《货币战争》是想要警告世人,或者说是警告股民,小心被资本割羊毛。 当霍耀文得知这些股民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各个可笑的去成立了什么精英协会,不由心里直摇头,他此刻已经对这些股民不抱以信任了。 不过这也算是人之常情,毕竟利字当头,没有人愿意罢手。 要知道73年刚过元旦不到十天,股市成交额就高达28亿,到了一月底,总成交额更是骇人的94.49亿,这一数字就比1971年全年的147.93亿,少了区区的50亿而已! 这还只是一个月的成交额,鬼知道下个月会不会突破百亿! ... 第364章 【股灾导火索点燃】 “老板,还是您料事如神!” 柳序彦将最近股市的涨幅同霍耀文讲了一遍后,忍不住兴奋地说道:“现在置地股已经高达300港币了,我的天,要是我们把当初的股票放到现在卖,转手就能赚七八亿,甚至更多!” 霍耀文看着最近股市的报告册,抬头笑道:“虚高而已,你还真以为会有人花300港币买他一支股啊?” “哈哈,那肯定是不会有人买的。” 柳序彦两个月前还心痛霍耀文那么早就把股票卖掉了,可是随着如今置地股票的价格每天都在涨,这实在是太虚高了,对比其余的股票简直犹如火箭和冲天炮的区别,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幺蛾子。 “那不就得了,早卖早安心。”霍耀文将报告合上,他刚刚仔细的看了下股市的情况,恒生指数已经高达1657点,虽然不太清楚具体最巅峰时是多少,但想来应该也差不多了,距离股灾爆发,似乎也就一两月了。 “剪羊毛嘛,这我懂我懂!” 柳序彦此刻早已不再把霍耀文当成一个不懂股市的人了,自从看了《货币战争》以后,虽然很多地方都有夸大的嫌疑,但里面各种手段和新颖词汇连他这种英国留学回来,基础性很高的高材生都没听过,心里自是崇拜不已。 其实这倒不是说霍耀文有多厉害,还是受限于时代的遏制,很多东西不是你想知道就能知道的,但互联网时代大部分过去大鳄财团剪羊毛的手段早已不是秘密。 看他一脸崇拜的样子,霍耀文忍不住摇摇头道:“我说过了,我真不懂股票,我写货币战争是三分假七分真。” “我知道有些地方过于夸大,但不还是有七分真吗?我早年在英国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讲过很多经典的金融案例,比如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可他并没有告诉我有人在这场股市灾难中谋取利益。” “这只是我杜撰的而已,你把这本书当成一个玩笑就行了,我也只是随便写写的,那七分真都是一些普通人都能查到的资料而已。” “老板您谦虚了,我十一月的时候,特意写信给了我英国的老师,他跟我说,根据这些年的研究,在大萧条前夕,的确是有上亿美元不翼而飞,哪怕到后来美国股市重建,都无人知道这笔钱去了哪。”柳序彦挑了挑眉毛,仿佛是在说老板你的本事我怎么会不知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阴谋论这个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时候往往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相信各种阴谋论,因为知道的越多对这个事情就越了解,柳序彦不是个笨蛋,否则也不会考入英国知名大学学习金融,但他还是很相信,或者说认可《货币战争》中借鉴来的各种后世几乎以假乱真的各种阴谋论。 看自己说不动柳序彦,霍耀文耸了耸肩,既然误会了,那就误会到底吧。 “叮铃铃……” 忽然书房的电话铃声急促的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