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7页  (第2/2页)
。    可谁知,南诏银矿丰富。    纯度高,贮藏浅,易挖掘。    叶敛看着这一大箱的银锭,目光一闪。    封地有矿,南诏王的生活倒是滋润。    前段时间钟相和户部的官员来找他商讨,大周铜钱短缺一事。    叶敛更期待南诏王要做什么生意了。    白氏是南诏王族姓氏,与段氏、乌氏和方氏,并称南诏四大家族。    南诏四大家族,身居土司之位,在南诏可谓土皇帝。    叶敛这个皇帝,在西南都不一定有他们说话好使。    白蒲多是白氏嫡脉,出手阔绰。    他这一箱白银亮出来,先行震慑,也免得大周皇帝看轻他们。    白蒲多暗中察言观色,想从大周皇帝的脸上看出丝毫觊觎之色。    可惜,大周皇帝的养气功夫好,没有露出端倪。    白蒲多本就没有小看大周皇帝,见状更是看重几分。    若说先帝在世时,南诏还搞过阳奉阴违这一招,现在却是万万不敢。    白蒲多收起小心思,开始说正事。    “南诏想要占城稻?”叶敛轻笑一声。    占城稻出自林邑,林邑就恰好位于大周西南。    南诏和林邑就是不接壤,也是相距不远。    叶敛不相信沈溪等人去林邑寻稻种,南诏王没有听到过丝毫风声。    如此,为何要舍近求远来大周求取?    这是第一个疑点。    何况,大周上下清楚确定占城稻优越性的也就叶敛一人。    哪怕皇庄已经先行实验过,谁又有敢完全确定不会出现意外。    别看汴梁的百姓如此高兴,来年播种,大概率也就会在荒地上实验,不会冒险大规模种植。    所以,南诏为何会如此有信心呢?    这是第二个疑点。    南诏来的时间太早了。    第三个疑点,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南诏刀耕火种,生产技术落后不说,更不在意种植粮食。    西南终年湿润暖和,狩猎采集为生。    只怕占城稻是个幌子。    白蒲多慎重地点头,“大王听闻占城稻能种植在丘陵之上,是最适合南诏生长的稻种。”    “南诏多山,土地贫瘠,百姓食不果腹。”    “大王忧心痛心,闻有占城稻,当即派臣等前来。”    “陛下若愿意赠与稻种和良师,南诏感激不尽,定感念于心,愿上贡万两白银,以示诚意。”    白蒲多恳切上前,行了个大周的拱手礼。    倒真是像极了为民请命。    叶敛不答应简直是毫无慈悲之心,也容易引得西南民众不满。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