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5页  (第2/2页)
一城。”陈国公抚须笑道。    前线的大将军是他家孙女婿,说是孙女婿,和孙子也差不多了。    战事顺利,陈国公简直容光焕发。    天时地利人和,这战事打起来是真爽。    就凭邱挽卿的本事,攻打南诏可以说是白给功劳。    陈国公有时候甚至眼馋,想抛下枢密院的政事,去松松筋骨。    他当年打仗,朝廷的粮草辎重经常拖后腿不说,还有监军指手画脚,别提多憋屈。    到陛下这里,憋屈没有了,朝廷还时不时神来一笔。    潞城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饶是大周将士悍勇,火器猛烈,潞城占据天险,也难免有一场恶战。    谁料陛下凭数篇文书,竟拿下潞城。    潞城之后,淝郡唾手可得。    西南平定在望啊。    陈国公现在算是亲眼见识了文官“笔头子”的厉害。    先帝本来就不是什么伶俐人,可不是被花言巧语之人牵着鼻子走。    经过先帝一遭,陈国公也长了见识。    “族中还是要有人走文官的路子。”陈国公心想。    好在他二儿子李典随了老妻那边,中过进士,是肚子里有墨水的。    李典性子单纯,埋头读书,如今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讲究的是清贵。    当年李典弱冠之年中进士。    在书香门第也称得上青年才俊,却偏偏遇上陈国公府避世。    硬生生耽误了十余年。    陈国公自认为愧对二儿子,加上国公府底蕴都在军中,对二儿子多加放纵,只盼他平安喜乐。    如今看来,孙辈中不能全走武将的路。    陈国公有了计较。    叶敛的心情也不错。    “陈国公要谢便谢皇后,朕可没有如此好的文采。”叶敛看向钟相笑道。    原身十岁入宫,一直是宫里的透明人,自然没有专门的老师教导。    同样叶敛也不擅长。    可谁人不知钟离微是大周最年轻的状元郎,文采斐然。    皇后是钟相独女,未入宫时也是汴梁出名的“才女”。    钟离微确实从文书中隐隐看出女儿的影子,却没有意料到圣上会直接说出来。    “陛下谬赞。”钟离微拱手道。    汴梁早有传言,皇后深得圣上宠爱敬重。    去岁,圣上亲迎的大婚场面犹在眼前,如今倒是证实了传言不虚。    陈国公虽说是武将,但人老成精。    自然看出陛下是在为皇后造势。    陈国公爽朗一笑,“钟相就别谦虚了,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皇后娘娘如此文采也抵精兵良将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