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9页  (第1/2页)
    夏去秋来,大都的暑气渐渐散去,朝廷也渐渐走上正轨。    大都种下的第一批占城稻到了收获的时候。    短短数月,大都城郊已经开垦出块块农田。    厢军裁军四十万,朝廷下旨,归原籍者免税三年,留西南幽州等边境者,免税六年。    大都是如今的两都之一,更是圣上和朝廷所在。    虽说紧邻戎狄,不如中原安稳,但兵士的胆气不弱。    相反因为在军中历练,更加了解边境局势。    讲究落叶归根、安土重迁者有之,但愿意留在幽州的也不少。    荒野变良田。    金黄的稻穗在习习的秋风中微微摇晃,如此美景,着实让人诗兴大发。    叶敛不是苛刻的性子,今日又半是游玩。    几位大臣都诗兴大发,他们说完还不尽兴。    “钟相擅诗文,可要让我等一饱耳福。”    钟离微没有推辞,思忖了一瞬,“落日千山隔,烟村一水分。金秋清有韵,高月朗无云。谈笑丰收事,恭迎得意君。杯添菊花茗,相劝更殷勤。”    “好!好一个得意君。”几位大人抚手乐道。    他们今日不就是和圣上一起验收成果的,当然要得意。    幽州地广人稀,朝廷规定,无主荒地任由耕种,前三年不收赋税。    占城稻耐旱耐贫,易生长,随手洒下,不用多管就能长成。    在幽州显然发挥了更大的用处。    江南繁华,经济发达,可同样地狭人稠,没有这么多空地种占城稻。    叶敛拔下一株稻穗,鼓鼓囊囊的,没有空穗,“产量如何?”    老农眼中都是喜意,饶是尽力压制,依旧是泄露出来,“亩产三石有余。”    三石有余,叶敛在心中换算成斤,也就是差不多二百斤。    亩产二百斤和后世动则千斤的超级水稻比自然是不值一提,但莫忘记大周如今的亩产。    江南富庶的肥沃水田可亩产六至七石,北方稍差,大约在五石左右。    占城稻不用精耕细作,洒在荒地上便能生长,随种随收,这多出来的粮食差不多都是白得的。    哪怕碰上旱灾,单凭占城稻便能度过难关。    钟离微等人都被这出奇的产量惊到。    “这占城稻产量如此之高。”    钟离微不由得简单算了一下,占城稻成熟快,七十天成熟,幽州尚且可以种植一季,更何况江南两广。    岂非可以一年两种、三种。    如此算下来贫瘠土地亩产也不比肥田低。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众人这才货真价实地感受到占城稻到底有多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