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零乡下小女工踩点暴富! 第139节 (第3/3页)
现在我觉得她人真仗义。” “这叫患难见真情。平时看不出来的。” 两人沿着外滩行走,脚步缓慢,心情愉快。 虽然才刚刚年后,但是外滩上的人依旧很多。这个时代的一大景致就是,到处都是人,尤其是旅游景点、交通中心。 有不少摄影师挂着相机,问路人:“拍照吗?拍照吗?” 有些打扮入时的男女青年就找个位子,摆好姿势,拍上那么一张。还有一些来旅游的外地人,一大家子就着外滩的背景拍全家福,都喜气洋洋。 纪舒觉得,海市的时尚果然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这么冷的天,还有穿着黑丝袜和皮短裙的摩登女郎,实在是叫人钦佩。 远处是灰蒙蒙的天际线,纪舒望着江另外一侧的浦东,那里现在没有闻名遐迩的地标建筑,东方明珠要等到1994年才竣工。 目之所及,现在都是低矮的民房和农田,只有一些稍高的大楼,外观也十分普通。岸边停着粗旷的驳船,上面是沙子或者煤炭等货物。 远远看去,倒是灰白白、绿油油的一大片。一些吊塔孤零零地矗立在大地上,那是正在修建的楼宇。 整个浦东,看起来像是大农田叠加大工地,说这是未来的金融中心,未来的房价高地,这年头,有多少人相信呢? 很多人日后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看到浦东的潜力。 可是实际上,站在1990年的初春,纪舒明白,有些事情,不需要说后悔,普通人能看出这潜力,也不容易。 田秋见纪住盯着江的另外一侧出神,惊讶地问:“你说上次遇到的同志要给你介绍工作,不会在浦东吧?” “对啊。” 纪舒笑笑:“你很机灵嘛。” “你去吗?那边现在什么都没有啊,就农村呀。我们老板都说,浦东的亲戚是乡下亲戚呢,周末浦东的人都要坐轮渡到浦西来玩,年轻人照婚纱照也是到浦西来,我们店里顾客说,浦东没有像样子的照相馆!” “哈哈哈哈!” 纪舒哈哈大笑,果然,田秋的思维在现在是“正常”的思维。 “田秋,时代在变化。只要有决心,有干劲,沧海也能变成桑田。你看看这边的天际线——” 纪舒指着江对面空空如也的灰白天空:“以后也许这里会出现摩天大楼,你想象不出的高度,如果能在这天际线边上买上一套江景房,你这辈子就不愁啦。” 田秋顺着纪舒的手指看过去,明明什么也没有。在那么偏远的地方买房子,就能后半辈子不愁了?想不通! 她嘟哝着:“你说是就是。不过你要注意安全,那边很偏僻的,没有这么多人。公交车也少很多。” 纪舒点头:“放心吧。” 逛完了外滩,回到招待所,纪舒陪着田秋去找房子。 因为要赶紧搬家,田秋就找了一个做房产经纪的赵阿姨来帮忙。 赵阿姨是田秋的房东介绍的,在公交集团上班,人很活络,业余做房产中介。 见了面,阿姨打量一下纪舒,脸上笑容满面,再打量一下田秋,脸色却淡了很多。 “哎哟,租房子的哇,两个女同志住一起,借给你一个大一点的单间好了嘛。” 纪舒和田秋商量好了,就说一起住,这样安全些。无论什么时代,一个女性独居,都容易引来图谋不轨的人。 “对。”纪舒说:“我们的预算不多,80元以下的就好。” “80块以下?小姑娘,我看你穿得老时尚了额,不租好一点的吗?” 纪舒记得,进入90年代,因为物价改革,居民的工资都有了不少幅度的提高。 在武市,88年一个工人工资100来块钱就算不错,但是到了90年,大约涨到了200元左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