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页 (第1/2页)
论起来,其实平头老百姓的地位最低。 就不该收农业税。 该收商业税,而且不该十税一,而是十税二或者十税三。 反正商人个个富得流油,还特么妄想颠覆一个朝廷,比如说战国时代的吕不韦,人家差点就把赵政变成了吕政。基本上有野心的商人,已经不再谋财而是谋国。 基于这,不怪苏清之不喜欢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人。特别是提出‘美人计’,妄想让他荒唐国事的范蠡,苏清之最不喜欢。绝对不是因为范蠡比他要长得帅。 扯远了,总之王后不悲伤秋风,苏清之就能够全力以赴的继续搞基建。因为王后多愁善感归多愁善感,温柔也真温柔。有王后在,苏清之不需要过多担忧后宫不稳。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苏清之的后宫只有王后一人。 清静是真清静,不掺和任何谎言。 相较王后不太喜欢这种冷清,又眷恋这种冷清,苏清之从头到尾都是享受。 很享受清静,没有多余莺莺燕燕打扰的美好日子。 虽说苏清之的这种习惯,在某些人眼中,或许是有大病。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宗室特别是当皇帝的,都是属驴的。而且是能够高效|配|种的种|驴,一日十二时辰,不管哪个时候,都不需要休息。 苏清之可不想当种驴,所以吧,该强硬的时候,还是得强硬。比方说,对于广纳嫔妃这件事很不喜欢的苏清之,就坚决反对到底。不管谁来劝都没有用。 苏清之依然故我,从来不为之所动。久而久之,自然就没有人再劝苏清之广纳嫔妃,只为开枝散叶了。 怎么说呢,苏清之子嗣观念淡薄,有没有子嗣都无所谓的态度,肯定是有人知晓。比如说伍子胥、孙武他们肯定知晓,但是吧,知道归知道,没用。 苏清之那样的人,怎么会因为亲近之人的劝解,而轻易的改变自己的坚持。 作为臣子,首先都会要会揣摩圣意,伍子胥、孙武都会,而且吧,物以类聚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码伍子胥、孙武懂苏清之。 不会特意的劝谏,更加不会强大王所难。 总之这一波,苏清之的基建进行得十分顺利。像搭建房舍,规划城镇,兴修水利,从头到尾,没有遇到任何的波澜。顺顺利利到让苏清之怀疑人生的地步。 索性人生怀疑着怀疑着,也就习惯了。 顺顺利利的,难道不好? 所以吧,等水利工程沿着宽敞的水泥路面搭建完成后,苏清之就开始躺平准备数钱。 真的很悠闲,但是吧,依着苏清之的人品,根本就悠闲不了多久。这不,才躺平数钱了三五天吧,就隔壁的楚国以及晋国这两逗比 居然开始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