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0页 (第2/2页)
,先生又考问赵旸《孟子》。赵旸不仅一字不差地把全文背了出来,也非常准确地说出这篇内容的含义。 先生见赵旸回答的很不错,兴起地又考问他《论语》和《中庸》,结果赵旸又全部答对。 自从三年前大病一场后,赵旸就发现他的大脑像是被打通了一样,变得比以前聪明了不少。不止如此,记忆力也变得非常好。毫不夸张地说,他现在的记忆力就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所以,他学过的东西,不管时隔多久,他都记得非常清楚。 先生看着赵旸的眼神越来越灼热。此刻,赵旸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宝贝。 这孩子不仅能熟记四书的全部内容,还把四书里每篇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份聪明可不是六岁孩子有的。 别说先生被赵旸惊到了,就连苏轼他们一群学子也被赵旸震撼到了。 他们读了不少年的书,如果先生突然抽问四书五经的内容,他们不一定能全部答对。可是,福慧这个小家伙毫不迟疑地就把先生提出来的问题全部答对。 “福慧,刚刚我说的《公羊传》内容,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啊。”刚刚先生说的是《公羊传》里宣公六年的内容,赵旸听过这篇内容里的故事。他把自己对这篇内容的理解跟先生说了说。不止如此,他还结合其他历史事件来阐述。 先生见福慧这个漂亮的小娃娃还熟知历史,望着他的眼神越发火热,表情也变得激动起来。 “说得好,说的太好了!”先生越发喜欢赵旸。在他眼里,赵旸就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他知道赵旸是官宦子弟,这几天是来太学试学。这么有天赋的聪慧学生,先生不想错过。“福慧,你学过《史记》?” “学过一点。”他跟师兄学过一点《史记》。 先生还想再考问赵旸,但是现在在课堂上,不好再继续下去。他朝赵旸慈爱地笑了笑:“福慧,你坐下来吧。” “谢先生。” 先生强压住激荡的心情,恢复一脸严肃地的模样:“我们继续说宣公七年。” 等上到宣公十年,先生才让学子们休息。 “福慧,你跟我来一下。”先生对赵旸招了招手,神色非常和蔼可亲。 赵旸面露疑惑,不过还是乖乖地走到先生跟前。 “先生,您有什么吩咐吗?” 先生非常慈和地问道:“我可以跟你聊聊吗?” 赵旸一听这话,就知道先生要跟他聊什么。 “可以啊。” “那我们走吧。”先生牵起赵旸的小手,往他休息的地方走去。 学堂里,苏轼和苏辙兄弟俩被同窗包围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