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页  (第2/2页)
 圣人指的是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类,传说中的圣人往往因自身功德最终登仙。    《入九霄》中的圣人也是一名道人,名叫万山河,受师父点拨,万山河得知自己的成仙机缘在九州最东端的大同村。    他只身前往凡界,来到大同村,化为凡人模样,观察村中人的生活。    大同村村如其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村民相互扶持,一切都那么有人情味。    一般来说,由于场地租用时间有限,剧组很少按剧本时间线来拍,而是在一个场景拍完这个景的所有戏份。    这样虽然省钱,但演技差一点的演员难以代入,拍出来的成品七零八碎,效果不佳。    这次的演员阵容强大,找的都是有实力的演员,但考虑到最终的拍摄效果,郑北楼还是决定按剧情发展来拍摄。    反正照目前来看,他们剧组的经费绝对充足,而且在四坪村场地取景方便,时间宽泛,总的来说就是两个字,奢侈,那些经费不足的剧组看了都要忍不住流下羡慕的眼泪。    第一场戏拍的就是道人初入大同村的桥段。    周游扮演的是个青年樵夫,看他这小身板,道具组在犹豫要不要给他少背一点时,周游已经轻松地背起了木柴,站在道路的一旁待命。    “好家伙,这柴重死了。”一样扮演樵夫的冯思明苦着脸道,“待会拍一镜到底,鬼知道要拍几个小时。”    所谓一镜到底就是在不cut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拍摄。    郑北楼安排以村门口的魏晋为起点,一镜拍到村尾,期间捕捉村民的生活状态,达到体现大同村和乐氛围的目的。    周游掂了掂木柴,觉得重量还可以接受。    他老家用的土灶就要烧柴,周游小时候没少跟着村里人去砍柴,七八十斤的木柴徒步背下山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而道具组准备的木柴大概三四十斤的样子,周游背起来相当轻松。    “要不我帮你背点?”周游提议。    “真的?”冯思明高兴之余又有些犹豫,“你背得动不?”    “嗯。”周游边说边把木柴卸下来,尽选粗大笨重的往自己这边放。    如此一来,冯思明那边的重量轻了些,但数量看着依然不少。    “年轻就是好啊。”冯思明向周游连连道谢,“行了行了,剩下的我自己背……谢谢兄弟!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叫我。”    周游把两捆木柴重新扎好,一抬头,就见郑北楼和动作指导已经来到了他们面前。    “郑、郑导?”冯思明急忙站起来,害怕郑北楼以为他偷jian耍滑,欺负年轻人,解释道:“刚刚柴散了,我们在重捆呢……”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