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3页 (第1/2页)
废太子的念头起来了,却不是立刻一拍脑袋就能做的。 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可缺,胤礽的党羽会不会反扑?其他的几个儿子有何反应?朝中动荡要如何平息? 诸如此类,有太多问题要思考。 康熙更要面对一个关键问题。 废掉胤礽又该选谁做继承者呢?如何保证这个新选的储君不重蹈覆辙? “皇上,雍郡王求见。” 梁九功的通传声,打破了乾清宫死寂。 这句话也让康熙精神一震。 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种前所未有的想法,从此刻开始萌生。 康熙下意识调整了坐姿,正襟危坐着说,“传他进来。” 武拂衣进殿。 今天,是来呈上大清的第一块自制怀表。由于她接连参加葬礼,制作怀表进度比预计慢了十来天。 入内,敏锐地察觉情况有变。 康熙瞧四阿哥的眼神与以往不同,更多了几分审视,那是在做某种重大决定前的观察。 “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武拂衣暗暗警醒,但表面上似乎毫无所查,与往日表现得一模一样。 “平身。” 康熙打量着老四,是有好些日子没瞧见他。 老四不用上朝,本来面上还领了一份给胤祥修宅子的差事,而十三阿哥府落成后,他的工作也就是做完了。 近期,听说人在自鸣钟处捣鼓零件,是从十月初就一头扎了进去。 除了在常宁、福全的葬礼上露过面,平时请安问候折子不断,却没瞧着他往人堆里凑。 康熙不咸不淡地说,“朕可算是瞧见你出洞了,可是带来了好消息?” “幸不辱命,儿臣制作出了的钟表一块,立刻前来呈于汗阿玛御览。” 武拂衣当做没听出康熙的语气有异。这段时间皇上接连死了两个老兄弟,心情不好阴阳怪气也正常。 这就将怀表递给梁九功转交。 康熙接来细看,发现这小玩意甚是精巧。 从表盖、表盘、指针无一不做工精细,其上标着十二时辰的刻度,而被一根细金链子穿着表头。 这个发明让人内心欢喜,别小看一块表,却让人觉得扬眉吐气。 自鸣钟从西洋购买得来,而设立内务府制钟处好些年了,也不见一件像样的新作品问世。 那些匠人照葫芦画瓢,但根本没有技术突破,无法制作出一刻不差的大钟。老四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青出于蓝胜于蓝,可不就立刻把西洋笨钟给比下去了。 对比自鸣钟与人一般大,手上的怀表比巴掌还要小。 由大到小的改变,浓缩的不仅仅是工艺,还有对于钟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