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8页 (第2/2页)
太子一系。 安布禄,在索额图被赐死后任职刑部尚书。在任四年,陈汝弼案爆发,他被免职。 此后,刑部尚书由阿山接任。阿山上任不久,欺君罔上的河道施工案爆发。 康熙任命刑部尚书时,安布禄与阿山尚未表现出明确的政治倾向。 事实却是长达五六年的时间,刑部尚书的职位一直被太子把持,谁能说胤礽毫无心机。 胤禛非常肯定,“刑部很不干净。哪怕两任刑部尚书被撤职,有部分官员被罢免,但可以断定还有没被发现的问题。” 武拂衣微微蹙眉,“五六年足以形成一条庇护链条,这也就是拐卖案侦破困难的根本原因。” “正是如此。” 胤禛却很遗憾,“汗阿玛让老四监国,为破获拐卖案稳住京城局势。但一线调查的秘折到不了我们手里,也就无从得知江南方面的真实进度。” 康熙派人去江南调查拐卖案,不仅仅是打击非法贩卖人口,更是察觉到了此事背后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 这张大网的存在威胁到了皇上的统治。它已然渗透入内务府,进入了皇宫内廷,岂能不连根拔起。 如今回头反观朝廷最高司法机构。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居然出现沆瀣一气颠倒黑白的情况。 哪怕罢免了一批官员,但依旧存在藏而不露的问题。 否则,两年前也不会出现人贩集团中间人突然自杀,案件线索被迫中断。 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答案是一句不能在外明说的话,正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不除首恶,等于擒贼不擒王,而如今太子的身边聚集了一群为非作歹的官员。 或是党争,或是与皇权之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身边的品德贵重的能臣几近于无。 原本太子结交的贤能之士,有的被康熙贬职,有的急流勇退离开太子党,而剩下的多是贪婪弄权之辈。 武拂衣也希望能瞧一瞧秘折,她也没千里眼顺风耳,不可能凭空获知江南方面对于拐卖案的进度调查到哪一步了。 但,秘折之所以是秘折,就是只有皇上御览。 折子不走常规渠道入京。 雍郡王看不到,内阁其他大臣也瞧不见,亦是无从得知写秘折的都有谁。 康熙离京之前就提了一句,把部分理学院学生安排进江南官场,他们要负责调查江南诸事。不过,李卫等人毕竟资历尚轻,肯定还有其他地方官员在暗中侦查。 都有谁? 众人能猜到江南织造曹寅与苏州织造李煦,这两位肯定是康熙眼线,其他还有哪些官员却是说不准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