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3页 (第2/2页)
不管是萧用之被杀的消息、还是首战大捷的消息,送到长安,都如石沉大海。 李延照心里逐渐不安。 大军孤悬北境,成日里对着人烟渺渺的荒漠草场、凶狠嗜杀的胡人控弦,朝中又无任何音讯,且不提首站大捷以后的封赏褒奖,就连萧用之惨烈殉国的抚慰都没有,仿佛三十万大军离朝就成了天边孤云、断线纸鸢。 李延照出征之前曾获假节,战时可处置两千石官员,只得严刑峻法,执令如初,方才没有演变出粮道崩溃、哗变营啸、军士大规模出逃等最坏的情况。 第二战,是北凉郡守刘尧对上左贤王主力的一场恶战,死伤惨重,斩下敌人首级的数量和损失的兵马各自对半。 胡人像草原里的狼,男子四五岁就能骑马,七八岁能拉弓,战力凶悍,机动极高。李延照和刘尧虽以诈降利诱,赖以成规模的大军和险关将他们困在了燕山,以最大限度削弱奔马的威力,战事依旧焦灼吃紧。 齐凌的第一封密旨送来时,正值第二战清点伤亡之际。 密旨只送于李延照一人,他看后将自己关在帐中一日一夜,水米未进。 天子遇刺病重垂危,朝中局势山雨欲来,若不引兵回援,恐有社稷倾覆之祸。 但 燕山之策是诱敌深入之策! 已经根本不可能后撤! 此时撤军,勿论如何高明的战法,都会叫野兽一样的匈奴王庭嗅出机会。 燕山草场再往南再无雄关可凭,快马奔袭向南可至燕代第一重镇峪州城。 峪州城毗邻丹河,丹河本东西走向,发自昆仑虚,收各支流,在峪州急转南北向,浩浩荡荡由北而南奔下洛阳城,水量丰沛且平缓李延照大军粮草走的便是这条粮道。 太平时,它是一截云帆昂扬的黄金水道,方便漕运、商贾、灌溉;而战乱时,它便会成为一把直插洛阳腹心的尖刀。 一旦峪州失守,洛阳危矣。 这也是燕山之策能成行的原因之一:胡人根本不相信中原会打开燕山长城这个重要的隘口,袒露腹心,直迎北面强敌。 现在敌人已经引入家宅,大军一旦后撤,先不提拢住军心不至大溃散有多难。 再不提放弃粮草辎重的损失、被追着截尾的风险。 光是北方全境战线失守崩溃、引胡人战火彻底烧进中原、万千黎民蹈没苦海、甚或沦为千古罪人的可能性,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承受。 一夜之间,李延照头发就白了一半。咬下指尖血掺入浓墨,捉起千钧之笔,写下回信,将在其外,君命有所不受,知危报不归者,唯吾一人。待克平戎狄,北安诸境,当束骸待诛,违拒之罪,伏听汤镬。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