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1页 (第2/2页)
题,可以开始了。” 袁凯对赶车的锦衣卫点点头。 那锦衣卫说了声是,扭身指挥民工们往上搬运粮食,一边搬,一边记着袋子数目,时不时上前捏一捏粮食袋是否饱满。为了防止个人计数出错,或有人私自接受贿赂叛变,袁凯带来的那十几个亲兵全在此处分散盯着。 同样是往船上装粮食,袁凯这边的队伍明显不同,不仅有士卒严格把守,还有穿着官衣的人在船前忙碌,一时间码头上的人都忍不住把注意力投了过来,想知道这里在搞什么名堂。 渐渐的,嘈杂的声音都小了许多。 袁凯此时没有空照顾百姓的感受,他板着一张冷脸,心脏随着不停被抛上去的粮食而砰砰直跳。 一个时辰后,船上已装满粮食,再也放不下别的。 “计数,开走!”袁凯摆摆手,“下一艘。” 一艘较小的粮船开了过来,锦衣卫照例监督民工们开始搬运。 袁凯很聪明地采用了抽样的方法,没有按照工部的大小规制检查,而是随机抽取粮船核实承载数量,这样一来,河道衙门使诈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一连检查了五艘船,马车上已经搬空了,袁凯宣布行动停止,把所有人叫到自己身前,期待中带着忐忑,道:“你们挨个把实际的数目报上来。” 排着队的亲兵们按顺序报上数目,袁凯一边听,一边记,听得越多,心里的石头越沉重,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些数目竟与工部报备的完全一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难道圣上、太子还有我,全部都弄错了?工部真的没有人借着这一批粮船贪污军需,真的只是凑巧在冬日里提早将船下水? 难道这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真相竟如此讽刺? 袁凯长久的沉默为亲兵们带来了压力,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些什么,不敢动也不敢走开,只有一齐陪在这里发呆。 韩百户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煎熬,沉吟片刻,开口道:“把这些粮食卸下来,运回李大人那里去。” 众人有了活干,这才散去。 只余下韩百户陪着袁凯站在码头上。 这时候已是下午时分了,就连先前看热闹的人也纷纷离开,码头上空旷了不少,几只水鸟在天空飞翔,万物复苏的季节,朝局却一片凄迷。 正当袁凯想要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码头上突然驶出了几艘大的官船,不知载着什么,满满当当,向远处驶去,船工们扯号子划桨扬帆的声音,打断了他好不容易对韩百户酝酿出的安慰之语。 袁凯没话找话:“这艘船是干什么去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