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平凡之路2010 第422节 (第2/2页)
“我有一家律所要用。” 刘简妮虽然奇怪,但还是问道:“境内律所还是境外律所?” 证券律师虽然叫律师,但也算是广义的金融行业。 各国的金融监管涉及的法律事项趋势都是越来越繁琐,这个项目至少需要用到四个律所,因为万里出行本身在内地开展业务,而又在港城上市。 其中公司本身,以及保荐人都必须要在境内及境外分别聘请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然保荐人律师的钱也是公司出的。 如果涉及到其他司法管辖区,可能还要有当地执业资质的律所。常见的比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这些都是国际通行的避税圣地。 “境内的,君五德律师事务所。” “红圈所,可以。” 刘简妮没多问,直接建议到:“如果你跟对方熟的话,那就让他们担任公司的境内律师好了。” 林一笑道:“熟应该还算熟,不过我不是跟他们的团队负责人熟,只是跟个资历一年多的小律师熟。” 他说的是张家琪。 顾采薇同学最好的闺蜜,大学毕业之后进入这家律所成为了一名证券律师。 这好像跟她上辈子的执业方向有所不同,不过林一就不打算深究她的心路历程了。 这事儿是顾采薇告诉他的,那意思也很明显。 既然给谁做都是做,那么关照一下张家琪同学也无不可。虽然以她的年资还用不着为团队拉业务,但对她的职业发展肯定会有帮助的。 刘简妮按照林一的要求落实之后,很快各路中介机构全都到位,万里出行的ipo辅导团队正式成型。 有趣的是,按照投行的工作习惯,他们要先给这个项目起个名字。 这是出于保密上的考虑,特别是在外面接打电话的时候,如果直接称“万里出行ipo项目”,很容易造成泄密。 这个事儿其实跟上市工作本身毫无关系,不过形式上的事情可大可小,刘简妮还是汇报给了林一。 他接过投行那边拿出的一个备选清单扫了眼,倒是中英文对照很齐全,看起来像模像样的。 不过林一全都没有相中,于是自己临场想了一个:“就叫鲲鹏吧。” 这时候旁边有一个投行的小年轻居然自己小声嘀咕了一句:“鲲鹏项目,英文怎么翻译?” 她话一出口就发现自己好像冒失了,因为没控制好音量导致大家都听到了,林一并没有怪罪,还给了个建议。 “不好翻译就用拼音吧,别惯着。” 第629章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到了这个时候,用不着林一再做什么解释,刘简妮都能理解为什么他不愿意到美国去上市了。 就在林一按部就班准备ipo的时候,一个久未联系的人找上了他。 “星哥可是有日子没见了。” 每团的王星,自从去年悄咪咪地在建业上线了网约车业务,林一则推动了a厂旗下饿了吗跟熊厂外卖的合并,之后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也没什么往来。 毕竟是跟自己齐名的,以前还有几分交情,林一没拿什么架子。 既然来了肯定有事儿,那就见见。 “我听说你也准备去港城联交所上市?” 上市这个事情,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要签保密协议的,万里出行ipo的各路中介,即“鲲鹏项目组”的成员都不应该外泄,内部也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 不过知道的人太多了,还有那些参加过万里出行的投标没被选上的呢,所以走漏消息几乎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林一也没想隐瞒。 金融行业是个小圈子,互联网行业到这个层次也就那么几家,王星能知道这事儿再正常不过。 何况他用了个很微妙的“也”字。 “看来这次,我们俩好像又想到一块儿去了?” 王星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我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下决心没有你这么早,现在回过头来看,你应该在跟嘟嘟快车合并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了。” “每团也在跟主要股东讨论上市的事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晚些时候启动。” 听他这么说,林一猜想王星应该是从哪个中介机构那边收到的消息,他们最喜欢吹“万里出行的项目都是我做的”这种牛逼。 “你今天过来,应该不是专程告诉我这个消息吧?” 除了一年以前双方短暂的小摩擦,每团跟万里出行的业务可以说毫不相干,王星上市的事情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王星提到这事儿还真没有别的意思,单纯只是闲聊而已,既然林一问起他就把今天的来意说了。 “小黄车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林一把mobike转手给了a厂之后,在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功成身退了,不打算再掺和其中。 不过作为前两年热热闹闹的风口,何况跟他们所在的出行领域多少相关,所以还是会有人给他汇报的。 小黄车出啥事情了呢? 只能说一地鸡毛。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