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靖安侯 第751节 (第2/2页)
暂且封存,我还有用处。” 祝大同抱了抱拳,恭敬应是。 沈毅坐在凉亭下面,淡淡的说道:“祝千户,这几天,我会让蒋胜还有邸报司的林司务跟着你,你替我,去把徐州城里所有朱里真人的家……” 他面无表情道:“全抄了。” 祝大同连忙低头:“末将遵命!” “再有,徐州城里所有的粮行,粮铺,但凡涉及到粮食的行业,派人全部控制起来,查抄了他们的铺面,封了他们的粮库。” 沈老爷声音低沉:“统统罚没。” 祝大同先是点头,然后想了想,开口问道:“沈公,如果粮行的是咱们汉人开的呢?” 沈毅瞥了一眼这厮,没好气的说道:“你不愧是跟着薛大的,跟他一个德行。” “不管是朱里真,还是汉人。” 沈老爷呼出了一口气,开口道:“只要是粮行,统统查抄罚没。” 祝大同这才点头,带着人下去办事去了。 这位祝千户离开之后,沈毅回头,看了看跟在他身边的赵蓟州,起身拉着赵蓟州坐下,开口道:“二哥,我身边没有带人,这徐州的粮食,以后就归你管了。” 赵二在淮安军中,一直是管后勤的,也是最后一批进徐州的淮安军,今天沈毅特意把他找来,跟着自己一起来抄家。 不过赵蓟州还没有弄明白沈毅的想法,他挠了挠头,低声道:“子恒,你查抄城里的粮行做什么?这城里的百姓,还要从粮行买粮的……” “咱们抄没了粮库,百姓们吃什么?” 沈毅微微摇头道:“咱们占了徐州,再让他们卖粮,粮价必然暴涨,城门又不开,没多长时间,城里的百姓们就没有活路了。” “我抄了他们的粮行,并不是以后就不给百姓粮食了,只是这些粮行的粮食,得咱们淮安军控制,也只能由我们淮安军来卖。” “这件事,只能二哥你去做。” 沈毅低声道:“以后,城里粮食变为配给制,三人一户,则每户每天,最多买五斤粮食。” “以此类推。” 说到这里,沈毅揉了揉脑袋,开口道:“不过这个法子说起来容易,实行下去并不容易,需要这徐州城里的户籍,人口,还有姓名。” “好在,现在徐州家家闭户,家中多半都有一点存粮,短时间内他们不会出来。” “知州衙门的户籍册子,我很快让人交给师兄,师兄尽快把粮食配给给弄起来。” 沈老爷面色严肃道:“师兄,这才是徐州城第一大事,只要城里百姓们都有得吃,那么徐州城里就不会乱,城里不会乱,徐州便固若金汤。” 赵蓟州坐在沈毅旁边,伸手挠了挠头:“子恒,这么大的事……” “我……我行吗?” “师兄,你是当朝户部尚书的儿子!” 沈毅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师伯署理天下财货,尚且游刃有余,你是师伯的儿子,区区一个徐州城,对你来说又有何难?” 被沈毅这么一说,赵二精神了一些,不过随即又有些颓丧:“我比父亲,差了十万八千里……” 沈老爷微笑道:“这样罢,我给师兄些人手,师兄这几天也在知州衙门那些账房里挑选几个帮手,又不是让师兄一个人去做这事,有什么难的?” 赵蓟州还想再说两句,忽然有传令兵匆匆来报,半跪在沈毅面前,低头道:“沈公,凌将军急报,北门外发现大量齐人军队,人数逾万!” 沈毅回头看向赵二,无奈道:“师兄,我要去北门看一看,这事你先做着,有什么难处,你再来寻我就是了。” 说罢,沈老爷大踏步离开这座侯府。 很快,他就到了徐州北门的城楼上。 凌肃很懂事的递过来一个望远镜,沈毅接过望远镜,看了看北边,然后缓缓放下,回头看了看凌肃,若有所思道:“人数的确不少,远远看来,似乎有一两万人。” “齐人的兵力,一在东边的海州,另外就是在西边,或者是宿迁那边的残军,这北边的一两万人,是从哪里来的?” 凌肃站在沈毅身后,也看了看远方的齐人,低声道:“北边来的,应该是齐人朝廷的援兵了。” 沈毅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看法。 “来的好快。” 沈老爷笑着说道:“比周世忠的征南军,似乎还要快一些。” 凌肃也跟着微笑道:“周世忠爱惜羽毛,不愿意让征南军来攻徐州,不然前些日子,他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沈公您在海州城下,都不敢出城迎战。” 说到这里,凌将军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近几日如果有军队攻徐州,怕就是这支朝廷的援兵了。” 两个人正你一言我一语说话的时候,正北方一骑,飞马而来,直奔徐州城。 这孤身一人,奔到徐州城下之后,便冲着城上大喊:“南朝人听着,我家少将军,有一封信,给你们的主帅沈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