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靖安侯 第946节 (第1/2页)
皇帝见几个宰相不说话,也没了跟他们扯皮的心思,开口道:“封官的事情,咱们慢慢谈,或者等他回了建康之后,再慢慢考量不迟。” “不过当初朕应允过他,取下山东河南一省,朕便给他封世侯。” 皇帝面色平静,开口道:“朕从不食言,话既然说出去了,朕就要做到。” “中书连同礼部,给议定一个封号出来,等沈毅回来之后,朕亲自给他封爵。” 皇帝继续说道:“还有,他的长子沈渊,给五品散官。” 几个宰相不敢否皇帝的意思,都纷纷低头,应了下来。 皇帝这才满意点头,开口笑道:“那好,咱们接下来说如何接手山东的事情。” …… 洪德十五年腊月上旬,越王李誉,带着朝廷的犒军圣旨,给张简的封官圣旨,以及一队亲兵北上,奉命犒赏三军。 因为一路骑马,月中,他就抵达济南府。 济南府城门口,越王跳下马匹,远远看到城门口等待的沈毅,三两步赶了上去,主动拱手行礼。 “沈中丞。” 沈毅看了看眼前这个对自己行礼的王爷,微微一个愣神,随即摇头,还礼。 “王爷折煞下官了。” 李誉抬起头,对着沈毅笑了笑。 “以中丞的功劳,小王代李家,给中丞磕几个头,也都是应该的。” 沈毅连忙摇头,谦虚了几句,最后苦笑道。 “若说真有一些功劳。” 他回头看向身后的济南城,开口道:“那也非是下官的功劳。” “而是整个淮安军的功劳。” 年轻的越王爷看着沈毅,目光里满是敬佩,甚至带了点崇拜。 “中丞高风亮节,真是让人佩服。”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准侯南归 沈毅跟越王客气了一番之后,也认真打量了几眼这位越王殿下。 他是皇帝陛下的亲弟弟,也是先帝诸子当中,这些年活的最战战兢兢的宗室。 十几岁的时候,他就被洪德天子,强行安排了一桩婚事,娶了赵家的女儿,以至于当年在赵阀与朝廷关系紧张的时候,这位越王爷还曾经在除夕宴上,可怜兮兮的来找沈毅,想要寻求沈毅的帮助,以全性命。 万幸的是,赵阀并没有选择跟朝廷翻脸。 赵禄父子眼见事不可为,举双手投降,交出了手中能交出的一切东西,包括赵家的些许尊严,最终换得了这件事得以软着陆。 而在赵家服软的过程中,获得好处最大的人,除了掌握了绝对权力的皇帝陛下,以及分食了淮河水师吃了个饱饱的沈老爷之外,受益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位越王殿下了。 当初赵禄回京的时候,越王殿下在越王府里,激动的涕泗横流,抱着夫人孩子又蹦又跳。 不过这都是从前的事情了。 如今,几年时间过去,当初的那个少年人,也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人。 或许是这些年过的颇有些坎坷,让这位越王殿下,失去了宗室子弟本应该有的傲慢,整个人变得谦逊有礼起来,面对沈毅,他一直客客气气的跟沈毅说话,态度很是谦和。 此时,济南城外,当然不止沈毅一个人,在迎接这位越王殿下。 包括张简在内的一些朝廷官员,都在迎接这位越王爷。 当然了,淮安军的几个主要将领都不在,因为现在山东的东昌府还有济南府北部,都还没有完全光复,沈毅麾下的三路大军,统统都不在济南。 见沈毅说话说的差不多了,张简便迈步上前,作揖行礼:“下官张简,拜见殿下。” 越王爷这才看向沈毅旁边这个,面容粗糙,脸色也几乎变成麦色,一身四品官服的“中年人”。 张简比起沈毅年长好几岁,此时已经年过而立了。 李誉面色严肃了起来,问道:“是张易安吗?” 张简低头道:“正是下官。” 越王殿下上前,认真打量了一眼张简,感慨道:“张兄在建康的时候,本王年纪尚小,不过也听过玉树临风张三郎的美名,怎么几年不见,张兄竟憔悴成了这样?” 张简闻言,幽怨的看了看沈毅,无奈道:“殿下,憔悴不憔悴倒是其次,如果朝廷的山东官员,再不增补过来,下官可能要死在山东任上了。” 越王爷长叹道:“张兄辛苦。” 他又看向沈毅,问道:“中丞,咱们进城说话?” 说着,他抬头看向眼前的济南城,语气变得有些激动:“没想到有生之年,我能踏上淮河以北的土地,能进这济南城。” 沈毅与张简对视了一眼,都侧身邀请李誉,进了济南城。 进城之后,自然不会去别的地方,一行人一起到了巡抚衙门,进了巡抚衙门正堂之后,李誉站在主位上,对着沈毅笑了笑,开口道:“中丞,朝廷这一次派我下来,统共有三件事,这三件事目前看来,还只能办一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