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4节 (第3/4页)
进步上,所能带来的生产增长也会很快边际递减,其结果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增长很快就会被随之而来的人口增长消耗掉,平均到每个人都不会有太多剩余。 换句话说,所有古代社会的农民,无论他生活在大唐,还是日本德川幕府、印度孔雀王朝、莫卧儿帝国、古代埃及、西欧中世纪法兰克,都是刚刚位于温饱线上,或者干脆在温饱线上下浮动的,他们的生活水平没有质的区别。用德川家康的话说就是:“吃不饱又饿不死!”很多人拿这句话来批判德川家康对农民的残酷,但其实德川家康在古代的统治者当中还真不算有多残酷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勤政爱民的那一小撮了,原因很简单,对于绝大多数古代社会的农民来说,吃不饱而又饿不死已经是一种幸福了。 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古代世界的那种保守、不思进取的政治态度了。既然增长是非指数型的,不可持续的,那么对于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第一位的就是确保口粮的供应,而不是进步;因为大部分人所掌握的口粮只不过刚刚够维持再生产所需,只要稍有波动,那就意味着饿死。一个现代社会的小市民拿钱买股票、比特币失败血本无归最多老婆离婚;而一个古代农民挤出口粮换新品种,如果当年没有收成,那很可能就一家死绝。 别看王文佐搞通商路,和吐蕃和西南诸夷搞茶马贸易赚的盆满钵满,但其实对四川的作用远远及不上都江堰的百分之一;都江堰能让西川百姓无水旱之灾,不知饥馁,号称天府之国;王文佐搞得茶马贸易搞的再出色,只要来一场大饥荒,就一切归零,说到底,人只有吃饱饭,才能谈其他的东西。 崔云英揉了一会,发现王文佐一声不吭,呼吸缓慢,倒像是睡着了,便停止按摩,从旁边拿了一张薄毯来,准备给丈夫披上。却听到王文佐道:“不用了,坐一会就好了!我有点事情,先去处置了!” “那晚饭要不要回来吃?”崔云英问道。 “现在还不一定,你不必等我,若是回来晚了,把剩菜热一下就是了!”王文佐站起身来,稍整理了一下衣衫,向外走去。他来到衙前,招来崔弘度:“弘度,有一件事情须得预先安排了!” “什么事?” “朝廷可能会调我回长安!”王文佐摆了摆手,制止住崔弘度的追问:“这只是个消息,现在还没有确定,你也不必追问来由,先做好准备便是!” “是!”崔弘度看了王文佐一眼,暗想多半是桑丘从长安带来的消息,这么确定多半是东宫来的,的确不应该追问来由:“那要做些什么?” “我来松州时,一共带了数千人来,多半是在倭国、百济、辽东跟随我们的善射之士。他们的军饷、田亩都是由我们来支付的,现在如果我要去长安,这些人肯定不能跟我去长安,而留在剑南道也不合适,毕竟接替我之人未必拿的出钱粮,这么一来说不定会惹出麻烦来!” “这倒是!”崔弘度点了点头:“那些人跟随三郎你多年,早已有了主从情分,又有田亩钱粮,所以才愿意出死力杀贼。若是换了个人就不一样了,搞不好还会发生兵变,那就麻烦了!” “是呀!”王文佐点了点头:“所以我打算预先做好准备。这样吧!倭国、百济、辽东跟随我们的人,留下五百人,其余每人发钱五贯,然后乘船沿江而下,前往扬州,然后从扬州乘船,各自返回乡。” “行,对了,那些从扬州招募的刀牌手,还有吐蕃俘虏和招募羌人兵呢?” “这些可以留给继任之人!不然手头可战之兵也太少了!”王文佐道:“这件事情我就交给你处置,不要怕花钱,但也不要动静太大,明白吗?” “明白!”崔弘度点了点头。 吩咐完了遣散兵的事情,王文佐长长的出了口气,自古以来远戍之兵就是麻烦的根源,一来远离家乡的士兵会思乡,容易产生怨尤之心;二来士兵远离家乡,自然更加抱团,做起事情来也更加没有顾忌,一旦兵变,这种军队由于打了败仗都没有地方逃跑,战斗力会非常顽强,所以经常会出现几千疲卒就能横行数千里,屡战屡胜的情况。王文佐能够驱使他们是因为控制着他们的故土,又有财力发往报酬;若是换了一个人,要是在西川这种地方搞出兵变,不管后果如何,大唐的西府肯定是没了,还是预先把这个隐患去了的好。 “希望一切顺利吧!”王文佐长叹了一声,中国古代史书中经常用“收众、驱众”这个词来代指指挥军队,王文佐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词。在古人眼里,军队就好像一群野兽,可能攻击敌人,也有可能攻击自己。优秀的将领就好像一个驯兽师,能够用赏罚二道驱赶自己的士兵,取得胜利,而一不小心就会被军队反噬。所以对于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