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_第29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9节 (第2/4页)

支?十姓可汗?”王文佐捋了捋颔下胡须,突厥各部贵族几乎都姓阿史那,他哪里记得住那么多名字,只是自从大非川之战,随大唐出征的突厥骑兵叛离后,突厥各部,尤其是靠近西的那部分突厥部落就愈发不稳,从地理位置上看,他们正好位于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的统辖之下,一旦他们真的和吐蕃联合,整个西域都很可能会陷落。

    “只有出兵征讨了!”王文佐道。

    “那人选呢?”李弘道:“还有,兵粮、战马、军资如何筹措,吐蕃人肯定也会在陇右搞小动作的!”

    王文佐点了点头,正如李弘所说的,吐蕃和阿史那都支的这个盟约说不上多牢固,但哪怕是乘火打劫,吐蕃也绝不会坐视唐军出兵征讨阿史那都支,那么如何调配兵力,如何配置将领,如何筹运军资就是个大问题了。

    “三郎觉得应该用何人为帅?”

    “自然是裴公,用生不如用熟,他在陇右这么久,又长于用人,除了他没有谁比他更合适了!”王文佐回答的十分果断,他口中的裴公并非侍中裴居道,而是当时出镇陇右的裴行俭,他虽然也是出身河东闻喜裴氏,但却是中眷,与裴居道并非一支。此人善于选拔人才,长于用兵,出镇陇右之后,大力兴建屯田邬堡,避免与吐蕃人正面交锋,一年多下来已经将当面的形势稳定了不少。

    “寡人本来还想问问三郎你想不想去的!”李弘笑道:“想不到三郎倒是这么说的这么爽快!”

    “我?”王文佐笑道:“西突厥乃是草原牧民,我以前从来没和他们打过交道,岂能陡然用我为主将?再说了,漕运之事正在要紧时候,这一两年还是让我留在长安的好!毕竟漕运搞好了,转运到陇右的钱粮兵甲就多了,也是一样!”

    “嗯!”李弘点了点头:“既然三郎这么说,那就用裴公吧!”说到这里,他打了个哈欠:“寡人现在的睡眠可比不得太子时了!”李弘苦笑道:“当初就算是监国时候,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即便上了床也是辗转反侧,为国事揪心忧愁。”

    正说话间,宫女从外间进来,送来酪浆、水晶角儿、麻饮细粉等食五种饮子,王文佐挑了一种,喝了两口:“陛下还是莫要太过cao劳了,国事有臣、裴侍中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陛下垂拱而治,保重龙体为上!”

    “这个寡人也知道!”李弘也喝了口酪浆:“这是家事如此,着实轻松不得,当初在当太子时没有感觉,登基之后才发现千头万绪,今天河南旱灾,明天河北冰雹,真是轻松不得!”

    “这些事情各有职司,陛下只需责问各司长官,何须忧心?不然时间久了,定然龙体清减。您的御体乃是天下的根基所在呀!”

    “这个寡人明白!”李弘笑了笑,又喝了两口酪浆。王文佐没有说话,面前的青年人相比起登基前的确瘦了不少,这要在现代社会倒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可在大唐天子身上削瘦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怎么了?这饮子不和三郎的口味?”李弘看到王文佐看着自己,好奇的问道。

    “不,不!”王文佐赶忙拿起饮子喝了一大口,强笑道:“只是想起来一点家事,走神了!”

    “家事?”李弘被勾起了兴致:“三郎什么家事,说来与寡人听听!”

    第667章 诱饵

    “没什么!”王文佐笑了笑:“都是一点小事,不值得陛下下问!”

    李弘又问了几遍,王文佐始终推委,李弘也没奈何,他喝了几口酪浆:“既然三郎你不肯说,那也就罢了,不过漕运之事还是要注意分寸,毕竟河南河北都有水旱之灾,不可耗用民力太过!”

    “水旱之灾,何代无有?”王文佐叹了口气:“陛下您有仁爱之心是好事,但也得有个限度,说白了,您虽为天子,也只能做到力所能及之事,调粮赈济,减免赋税,再多也就没有了。若是再因此忧虑,搞坏了御体,对天下百姓亦无补,这又是何苦呢?”

    “寡人也知道三郎说的不错!但也希冀尽心竭力,可以感动上苍,使得海内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听了李弘这番话,王文佐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中国古代历代大一统王朝,不管看上去多么强盛,但其经济基础都是建立在灌溉农业之上。而古代灌溉农业说透了就是“靠水吃饭,靠天吃饭”,人力能起到的作用其实都很有限。即便是尧舜再世,明君贤相,如果连续遭遇水旱之灾,那也白搭。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君主的执政合法性最大的来源就是合适的农业生产环境——风调雨顺,农业丰收,那你就是明君圣贤,得到上天的庇佑;如果有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