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4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4节 (第2/3页)

  民政部那边,想要培养的也不是传统的经验医学的大夫,而是结合了新式医学理论和传统经验医学应用的综合性人才……

    而这离不开军方的配合!

    在御前会议上,民政部的官员们是各种强调,各种诉苦,说什么民间的医疗实在太差,每天都有无数人死于疾病当中,其中相当多一部分还是未成年人以及怀孕发妇女。

    为什么古代人口的人均寿命这么低啊,固然有营养不良,人们活到四五十岁就老的动不了的缘故,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大量未成年人以及怀孕妇女死亡大幅度拉低了人均寿命。

    怀孕妇女的危险就不用说了,大部分人都知道古代女人生孩子,基本都是从鬼门关里走一遍,能不能活着生下孩子,得看命。

    而这个概率可不会太高!

    至于幼婴儿的高死亡率,这一点恐怕后世人就没那么多人去关注并了解了,实际上,古代人的孩子想要活到成年是非常困难的。

    不说普通人家,哪怕是权贵世家,甚至皇室里,其婴儿想要顺利活到成年也是非常的困难。

    翻开史书随便看,就会发现很多皇帝生了不少儿子,但是最终能活到成年的皇子却没多少,以至于出现血脉断绝,最终让兄弟子侄继承皇位的情况。

    前明崇祯他老哥,也就是天启帝朱由校,他可不是没有儿子,足足生了三个呢,但是没一个活下来的……

    最终天启死了后,这龙椅宝座才便宜了崇祯,最终崇祯用力过猛,一脚就把明王朝这座破房子给踹翻了。

    而类似天启帝这样没有儿子的皇帝可多了去!

    而这可是皇家!

    皇室所能享受到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医疗资源,各种御医围着转,可就算这样,皇子皇女的夭折率也非常高。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活着长大,那就更加困难了。

    一开始,罗志学也知道孩子想要顺利长大不容易,但是也不以为意,然而当看到了民政部那触目惊心的报告后,却是不得不慎重了起来,并召开了专门的一场御前参务会议进行讨论卫生医疗事务。

    民政部递交上来的报告,并不是大规模的统计报告,只是民政部下属医疗司,对应天府下属的某个镇子的跟踪研究,结果让看习惯了部队伤亡数字的罗志学都是感到震惊不已。

    这些幼婴儿以及怀孕妇女的死亡率,高到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他很难想象,报告中一个家庭两兄弟,他们的媳妇竟然都先后因为难产而死,大哥家的三个孩子,一个只活了几个月,一个活了一岁多,还有一个在三岁的时候也死了……弟弟家一个孩子,也在一岁多的时候死了。

    这一大家子,到最后,依旧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

    这虽然是比较极端的个例,罗志学也清楚民政部把这个例子写出来,就是为了引起他的震撼。

    但是罗志学依旧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了民生的艰难!

    这也让罗志学明白,普及型的医疗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575章 普惠性医疗

    御前卫生医疗参务会议里,各方稍微表态后,民政部的官员就开始详细介绍了帝国内部的医疗卫生问题,一边介绍还一边诉苦。

    总之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支持。

    在民政部的报告里,主要重点提及了城市卫生问题以及医疗问题。

    城市卫生问题嘛,这倒是早就开始做了,倒不是因为医疗什么的,而是为了防止大规模传染病爆发。

    再有就是,除了少数的城市外,其实很多城池的规模都不大,城墙内的常住人口很少的。

    一个普通的县,其县城里的常住人口往往也就几千人,大县才会上万人。

    府的话,少的万把人,多也不过几万。

    只有一些大规模的城池,比如省城,商业重地,才会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口。

    比如金陵城,苏州,杭州等大城市。

    而对这些大城市,帝国的对市容市貌的管理是非常严苛的,城市卫生问题倒是不算严重。

    而医疗问题则是医生以及药物双双短缺,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问题。

    而这两点,又可以汇总为降低死亡率,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问题。

    人家民政部官员说数据,摆事实,再加上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搞的其他部门的官员们都不好进行辩驳。

    哪怕是军方那边,也是不等罗志学开口发文,就主动表态说会支援地方医疗事业云云,愿意抽调若干军医协助地方建立地方医疗教育体系。

    财务部那边则是表态,可以协调部分经费加大对医疗事业的发展,用于培养更多的医疗人员。

    哪怕是吏务部那边,也是表示可以考虑把官办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纳入官员体系里,但是效仿新式教育体系里的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