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8节 (第2/3页)
现在,准格尔残部已经没有了刚逃到这些地方时候的二十万部众了,顶多也就只剩下十四五万部众,控制区也比刚开始的时候小了很多。 至少在巴尔喀什湖的大片东南部区域,他们已经不敢去放牧了……没办法,楚军的骑兵经常从伊宁出发去袭击他们的放牧部落……而且一出动就是数千上万骑,他们袭击准格尔的部落,并掠夺他们的牲口。 完全不讲武德! 第682章 准格尔的覆灭 如此情况下的准格尔,实际上已经日落西山,快要完蛋了。 基于控制鄂毕河的整体战略要求,同时也是因为过去几年里,楚军在吐鲁番绿洲地区、伊宁河谷等地区的屯垦桌有成效,不仅仅,满足了当地大量驻军的军粮需求,甚至还能就地供应一部分弹药。 再加上这些年持续从东部地区运输归来的一些战略战略物资。 如今大楚帝国已经囤积了足够多的粮草以及武器弹药,只要后勤充足,那么大楚帝国陆军就能够在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里发动大规模战事,彻底的干掉准格尔残部。 而罗志学在承顺二十二年春天的时候,就已经批准了第一集团军在当地发动大规模攻势,以求歼灭准格尔残部的战略计划。 同时也批准了第二集团军方面,以叶尼塞斯克城为基地,向西发动进攻,以求攻占托木斯克城以及其他几个俄罗斯人所控制,位于鄂毕河上游的几个据点。 所以,当大楚帝国中原里一片繁华,为高压蒸汽机的面积而狂欢的时候,在遥远的西北,大楚帝国陆军的两大集团军,已经陆续调集了总数十多万,以骑兵为主的兵力开启了新一轮的西征。 之所以调集这么多兵力,主要是为了对付准格尔残部,没办法,准格尔部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人家是玩全民皆兵的……每一个男人从小都在马背上长大,是天生的骑兵。 因此别看对付的只是一个总人口也不过十几万的准格尔残部,但实际上楚军第一集团军为此出动的骑兵就达到了五万多骑,此外还有配合作战的步兵以及炮兵,辎重兵等部队两三万人。 主要的战斗任务由骑兵负责,而步兵炮兵以及辎重等辅助兵力,实际是用来在后方修筑新城池堡垒,运输后勤辎重,维护后勤线的。 今年在西北地区发动的大规模战事里,大部分兵力都是用来对付准格尔残部的,至于俄罗斯人那边……只分了楚军两万余人而已。 而这两万多楚军,还是分散在好几个地方……其中的重点进攻方向托木斯克只有一万左右的楚军。 这倒不是楚军轻视这些俄罗斯人……实际上别看楚军派出去的兵力少,但实际上维护这两万多兵力作战的耗费以及困难,一点也不比在南边维护五万骑兵以及两三万辅助兵力打准格尔简单。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要更难一些。 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西比利亚地区作战补给太难了。 同时俄罗斯人看似兵力少,但是人家都是枪炮俱全,大多时候也是据城而守,对于楚军来说,这派出去的兵力如果只是单纯的骑兵或者轻装部队的话,其实对俄罗斯人没多大的威胁。 要想干掉这些俄罗斯人的坚城堡垒,楚军得带着一大堆火炮去才行。 而维持火炮的机动以及作战,可比维持骑兵机动作战难多了。 在大楚帝国陆军里,炮兵才是第一吞金大户,骑兵只能排第二。 毕竟骑兵只需要一口吃的就行,实在不行还可以带着一大群牛马羊什么的出征,让牲口们一路啃草过去,和游牧民族一样行军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炮兵……除了需要一大堆役用马拉炮外,还得要大量弹药啊。 这些弹药,可都得从大后方千里迢迢的运上来,这难度可大了去。 这也是为什么楚军非要在地广人稀的库尔城以及伊宁城分别建立两座综合兵工厂的缘故,不在前线就地建立兵工厂生产枪炮弹药,光靠着后方运输上来的话,饶是大楚帝国的国力也支撑不起来在西北地区的大规模作战啊。 ————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之后,大楚帝国第一集团军的第四骑兵军汇同第二骑兵军一共四万主力骑兵从伊宁城出发,在六月份就杀进了草原,沿途还干掉了不少零散的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