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65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4节 (第1/3页)

    一个盛世的时代!

    帝国早年的时候,大楚帝国虽然发展的很不错,但是前面十年的主旋律依旧是战争!

    从统一之战,再到灭东掳之战,平定西南、平定青康地区的一系列战役,基本上到了承顺十年以后,大楚帝国才结束了主要的大规模战事。

    期间大楚帝国的工业发展虽然节节攀升,但是实际上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毕竟早期的时候主要是处于民生经济恢复当中。

    这一段时间,既是华夏的全面统一战争时期,也是关内众多地方修生养息的时期。

    等到承顺十年后,严格上来说民众的生活水平才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不过依旧有所局限。

    冷知识,英国工业革命一百多年后,他们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依旧很低……

    国家强大,不代表着民众富裕,在那个时代里,童工才是普遍!

    等到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尤其是随着高压蒸汽机进入各行各业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英国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才开始大幅度提高。

    这一点,在大楚帝国里也是差不多,毕竟大楚帝国的自然条件其实也算不上有多好,在工业革命早期里,尤其是水动力时期里,生产力的提升依旧非常有限。

    国防虽然强悍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人均粮食产量也能够大幅度增加,民众的生活也能大幅度增加。

    一直等到蒸汽机开始投入使用,进入蒸汽时代后,大楚帝国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才开始改善。

    等到最近几年高压蒸汽机研发成功,火车和轮船大规模投入使用后,给帝国的不仅仅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急速增加,更是让民众的生活水平开始全面超越传统农业社会。

    也就是说,严格来说,大楚帝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准,是在承顺二十一年后才得到比较大的改善,到承顺二十三年的时候,人均粮食才达到三百公斤的水准。

    并且去年的时候再一次增加,达到了人均三百零五公斤的水平。

    别看只增加了十公斤的水准,但是这个增加幅度其实已经非常的惊人!

    而这些增加,主要还是来源于大楚帝国国内的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粮食产量提升。

    尤其是铁路和轮船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后,让人员以及物资的运输更为便利,农业生产的成本变的更低,人均粮食产量更多。

    再加上持续展开的大规模对外扩张,尤其是南洋地方的扩张所带来的大量额外粮食来源。

    这一切,最终让大楚人餐桌上的粮食变的更多了!

    人均粮食变多了,生活水平才谈得上变好了。

    现在的承顺二十五年,就是出于人均粮食快速上涨,民众生活水平迅速变好的一个重要转择点。

    按照农林部预测,今年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有望达到三百二十公斤!

    这将会是一个开创历史的数据!

    第710章 联合收割机

    民以食为天。

    罗志学一直认为让民众吃饱饭,过上好日子才是一个大国,强国应该有的样子。

    一个国家,无论他的经济数据有多么的好看,无论他的军队有多么的强悍,这些东西固然重要,但是这些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工具,让民众生活的更好的工具。

    所以大楚帝国的强大国防工业,大楚帝国的强悍军队在统一战争之后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广大的大楚帝国子民们过上好日子。

    具体下来就是对外扩张,海外殖民!

    而对外扩张以及海外殖民又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土地,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工业原料,经济农作物,而不是单纯只为了开疆扩土。

    把更多的土地以及异族人纳入到帝国统治当中,这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撑死了也就满足一下虚荣心……因为你对外战争所获得的生产资料,并没有给本国民众带来什么实际好处……还是异族人的。

    这也是大楚帝国在西伯利亚以及南洋等地区的对外扩张当中,奉行的更多是移民式扩张的缘故。

    通过战争,外交谈判等手段所获得的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