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7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0节 (第2/3页)

长江以北地区则是起步慢了一些,当然了,大楚帝国起家的楚北地区是例外,襄阳早早就开始发展纺织业,乃是大楚帝国里五大纺织中心之一。

    安庐省的长江以北地区、江北省地区,受困于早期黄河夺淮入海,年年洪涝,三年一大涝,当地官府每年都是忙着救灾赈济百姓,哪有时间和精力以及资本发展工商业了。

    安庐行省的长江以北地区,早期官府下了巨大的决心,但是也只扶持出来一个淮南矿务公司而已。

    江北行省就更不用说了,在徐州发展起来之前,也就通州那边的纺织工业不错,乃是全国第四大纺织工业中心,但是扬州、淮安这两个明王朝时期的经济重镇却是已经不服繁华,只能依靠着京杭大运河还有盐务勉强维持着大城市的体面而已。

    更往北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及甘肃,这些省份在明末时期都是属于清一色的战乱地区,明末时期的各路义军和叛军还有东掳……最后也少不了明军官兵。

    他们如同一把把梳子一样,反反复复的在这些地方梳了一边又一遍。

    别说什么工商业经济了,这人口都比崇祯初年的时候少了一大半。

    义军活动最为活跃,义军和官军来回拉锯的陕西、豫西等地,丁口更是十不存一。

    当年义军们玩造反,可不是温情脉脉的,早期义军玩造反,玩的可是挟裹的那一套。

    什么是挟裹?

    简单来说就是义军的大军抵达一个地方后,杀光敢于反抗的人,抢走所有能吃的粮食,顺带烧光所见到的房屋。

    然后再举起所谓的旗帜说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再号召青壮加入自己去推翻罪恶的明王朝。

    粮食被抢光,房屋被烧毁,甚至连农田的青苗都被践踏的农民们,为了活命只能加入义军。

    加入义军后,青壮成为了义军的炮灰士兵,老婆孩子则是跟在义军后头。

    这些义军会吃完一个地方,就前往下一个地方,如同蝗虫一样吃光沿途所有能吃地方,并把青壮挟裹带走,所以义军一旦开头那一票干得好了,那么在很短的时间里规模会急速膨胀……从几万人到几十万人只需要区区几个月时间。

    所以经常会看见动不动就好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义军……但这些所谓的义军,其实大部分都是被挟裹来的义军家眷,真正的义军士兵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这种挟裹模式,能够让义军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就拉出一支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大军,甭管战斗力咋样,但是人数肯定够。

    所以义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是真的。

    当然了,官军也没比义军好到哪里去,官军倒是不玩挟裹,但是官军抢粮啊……

    而且有时候官军还更坏一些,因为官军光抢粮不挟裹,就等于把民众的口粮全带走后,不管民众死活了。

    义军同样抢光民众的粮食后,好歹还会把里头的青壮挟裹带走!

    你说不抢粮的官军?

    这天底下还那里还有不枪粮食的军队啊!

    哪怕是楚军打仗,也是经常玩‘就食于敌’的,在统一战争时期打内战如此,如今跑到边疆和海外扩张的时候也是如此。

    虽然就食于敌这四个字,看起来比抢粮食要高雅一些,但本质没什么区别,顶多楚军做事的时候手段更加柔和,并且瞄准的目标群体要更特殊,并且人数稀少。

    楚军一般不会直接动手抢粮,收粮这种事,一般都是税务部干的。

    税务部里的那些税警们,为什么直到现在还如此的臭名昭著,迎风臭十里啊……就是因为当年收税收的太狠,而且收税的目标往往都是地主士绅们。

    毕竟一个地方的存粮,基本都在那些地主老财的手头上。

    那些苦哈哈的贱民们,榨干他们也没几两油的,性价比太低了!

    所以当年战争时期税务部们的工作目标从来都不是底层民众,而是中高层,尤其是那些地主老财们最受税警们的欢迎了。

    当年这些税警们,每一天的工作不是在抄家,就是在去抄家的路上。

    而这些地主士绅们往往也是掌控着社会舆论话语权的群体……

    对抗不了你,动手也收拾不了你,难道还不能背地里骂一骂你?

    所以纵然多年过去了,现在各种税法体系已经深入人心了,士绅商人们也习惯交税了……但是他们该骂税警的时候还是会骂。

    税务部内部对此有种看法,那就是当年收税的力度还是轻了,以至于有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