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另谋高嫁:这侯府夫人我不做了! 第273节  (第2/2页)
一商之事,而是大昭所有酒商之事。    姜舒此举,定有缘由。    是以郁峥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缓声问:“为何有此想法?”    姜舒将姜父探查来的民情如实说了。    “于我们而言,果子是可有可无,想起来便吃上几口的果点,但于果农而言,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若果子卖不出去,换不到银钱买粮食,他们根本熬不过饥寒冬日。”    郁峥听完心下大惊,愧声道:“我不知此事,没想这般深远。”    一来,如今年这般天灾多年难遇。二来,此事尚未演变剧烈,没有引起轰乱重视。三来,少部分人的利益,无人在意。    若非姜舒心思敏锐,看待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及时发现,等事态严重到出人命时,怕是又要引起动乱。    虽不至于动摇国本,但也会引起民怨。不论事大事小,只要是大昭百姓,便不能弃之不顾。    “不怪你,是下方官员未重视上报。”姜舒俏脸紧凝,顿了顿道:“我觉得此举是多益之事,既能助果农卖掉果子,也可让酒铺运转营业,让百姓有酒水可饮用……”    饮酒作乐听起来是无关紧要之事,但却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若无人饮酒,靠种地为生的农户会失去一项收入来源,酒商消失匿迹,会有很多人失去养家活计,国库也会少一笔锐收……    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百姓安居乐业,饮酒取乐,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体现之一。    “你说的很对,我现在就派追云去彻查此事。”郁峥没想到姜舒竟有如此见解,被她惊叹折服。    姜舒闻言面色一喜:“夫君这是同意了?”    郁峥颔首:“于国于民有利之事,岂有不同意之理。”    只是上奏需得有理有据,朝中百官意见不一,需得拿出有力实证,才可令他们信服。    郁峥起身出屋唤来追云,命他即刻带人去调查此事。    追云受的是郁峥之令,办事效率自是比姜父的人要快。一两日的功夫,便探查清楚,取得实据。    晚间,郁峥在书房听追云汇报,查看整理凭证,书写奏呈。    次日早朝,郁峥当朝禀奏。    如郁峥所料那般,有朝臣出声反对。    “禁酒令才下两月,若此时再下旨意准允酿售果酒,岂不自相矛盾?折损圣威?”    “并且,此令一下,定然会有人暗渡陈仓,暗中酿售其他酒水,造成粮食短缺,得不偿失。”    “二位大人说的没错,此举极为不妥……”    皇帝也没料到郁峥会突生此意,当下看向他,想听他如何说。    面对皇帝质疑朝臣反对,郁峥不慌不乱,镇定从容开口,将姜舒与他所说之言一一说出。    末了,郁峥拿出凭证道:“这是京郊村农百姓所写的请愿书,以及地方官员的证词,请父皇过目。”    御前内侍接过郁峥手中凭证,交给高和,再由高和呈递给皇帝。    皇帝翻开,见请愿书上字字泣泪,落满百姓鲜红指印,触目惊心。    再看地方官员证词,盖有官印,表明确有其事。    皇帝看完合上,紧眉沉目道:“此事虽牵扯不大,但也事关百姓生计性命,不可无视。”    龙目威严的扫视下方百官,圣意已明。    先前反对的朝臣面面相觑,迟疑道:“璟王体恤爱民是好事,可若有人借机酿售其他酒水谋利,后果不堪设想。”    周太傅道:“那就再下一道严旨,只允酿售果酒,凡违令酿售其他酒水者,严惩不贷。”    自曹骞弑君谋逆,曹骞党被铲除后,郁承拥势大减,朝中大半朝臣都转为拥护郁峥。    有了周太傅带头,其他人也紧跟着出声,你一言我一语提出应对之策,将反对朝臣的顾虑打消干净。    至此,此事再无争议。    皇帝下了两道旨意,一道是准允酒商酿售果酒,另一道则严申谨令,不可酿售其他酒水。    “吾皇圣明。”百官齐声高呼。    散朝前,有人好奇的问郁峥:“王爷是如何得知此等微末小事?”    郁峥身居高位,按理说这种小事无人上报,他不会知晓才对。    郁峥瞥向提问之人,昂首挺立,口吻骄傲道:“本王的王妃乃姜记东家,她前些日子巡铺,见街道两旁各类果子滞销,以商人的角度推测出果农之危机,告知本王。”    郁峥没有完全照实说,以免给姜舒带去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女子干政,为己谋私,甚至红颜祸君的谣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