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 (第1/2页)
房玄龄咳了一声老神在在,这不是在说爱民吗? “由于对秦君有怨,苦秦久矣,固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那这历史周期率所指又为何?”李世民蹙眉。 嗯……长孙无忌动了动嘴唇:“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魏征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转头对李世民拱手道:“以臣所见,这历史周期率似乎是在说王朝覆灭的规律。” “呃……”李世民凝神精思,“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魏征:…… 在这份谏书里出不去了。 三国时期。 曹丕再次沉吟着念起那句“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曹cao也没空瞪他了,史书昭彰、后人总结,自家儿子这话说得再怎么不中听也在理。 但是…… 曹cao忍不住好奇:“子桓,你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 他这好儿子不会是抱着这种迟早会死的想法治国的吧?! 盛唐。 杜甫一声喟叹,对李白说道:“我之在后世的声名,亦在那些为民呼号的篇什,所谓立场,楚姑娘是希望我们与百姓处在一端吧!” 李白颔首:“楚姑娘对百姓的殷忧,似乎与我等不同。” 他无法再过多解释,这只是一种模模糊糊地感觉。先师遗训,敬天保命,效君王、恤百姓、成德业几乎是他们的从政本能,可楚棠似乎并不出于此,倒好似……倒好似自然而然将自己放在百姓一边似的!可百姓,他们会有这般意识吗? 中唐时期。 白居易忆起楚棠讲《琵琶行》一章时,似乎也称赞他兼善天下多过欣赏独善其身,着重说的也是那些讽喻诗,赞之为民呼号。 “我辈士人,歌民事、补时政是职责所在,将民事上达天听,才有裨补之机,这是诗教的道理。杜牧的赋文中同样有人民,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等句,分明一片殷忧赤心,这也是先前肯定过的,如何又说他的立场不对?” 为君分忧,劝谏皇廷难道所行有差吗? 秦朝。 嬴政双眼凝了凝,他倒真想去问一句,秦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有哪些? 作者有话要说: 为了给完结造势扯了一堆有的没的总算扯完了,铺垫到这里差点把自己给坑死。是的,根据楚老师作死的程度的确还有一个作业和两篇课文就完结了,接下来请看:小李杜的恩怨情仇;官逼民反为哪般;返场嘉宾创死所有人…… 1.对课文的讲解仍是参考黄厚江名师示范课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这里取写给妻子之意(另有观点写给友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