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 (第1/3页)
那时候罗裳还是光杆司令,上药材都是她一个人来,到现在才多长时间,她那诊所都快成了青州市的知名诊所了。 他快速把罗裳要的药材配好,过了称,准备捆好,放到方远骑来的三轮车上,方远却跟他说:“崔老板,刚才我去这片街上逛了下,感觉现在附子都不咋好,包括你这里的货,好像也不如以前,这怎么回事啊?” 听到他这么说,崔老板不由得叹了口气:“没法子,附子这种东西也叫隔夜烂,夏至时采收,时间一长就容易烂。以前用量少还可以用人工在短时间内去皮加工好。现在不行了,现在需求量大,人工加工不过来,当地药农采收好就把附子放胆巴液里浸泡,再慢慢去皮,这样就不会烂了。” “但是胆巴这种东西,它是阴寒的,跟附子的热性相反。所以这么做,对附子药性有影响。前阵子我进的药材是从熟悉农家那上的货,没泡过胆巴。但那些货都卖完了,最近没找到好的。要不,我再想法找找?” 说到这事儿,崔老板也挺无奈的。他确实挺有人脉,但他并非万能。 崔老板也不希望失去罗裳这样的大客户,就把实情跟方远讲了讲。 方远也清楚,这件事也不是崔老板自己能左右的。他也没多说什么,把药材运回去,就把这件事转述给了罗裳。 罗裳点了点头:“嗯,知道了,你先去忙吧。” 方远回头瞧了她一眼,感觉她在想事,估计是药材的事。但这事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没有打扰她。 中午时,罗裳简单吃了点饭,就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阴天发呆。 “师父,今天可能会下雨,我带了两把伞,你拿一把用吧。” 江少华刚说完,方远就碰了他一下,说:“这点小事就不用你cao心了。真没伞的话,我就把东厢房打开,把韩沉的伞拿过来用。” “这样不好吧,韩大哥不在家,打开他的房间他不会生气吗?” 方远懒得跟他解释,在他脑袋上搓了一把就忙去了。 看着一脸茫然的江少华,罗裳知道他还没开窍,就道:“听你远哥的,不用cao心这种小事,我要是想用,再找你开口要。” 江少华答应一声,没再提这事。但他也看出来了,应该有什么事,是方远和师父知道,而他不知道的。 下午三点左右,田老师的爱人邱清泉带着一家三口来了诊所。 他已经有段日子没过来了,主要是因为他和罗裳上班的时间都差不多。他下班时罗裳一般都回家了,他就算想过来,一般也没机会跟罗裳碰上。 罗裳这个诊所还是老邱帮忙租的,所以老邱一来。罗裳就客气地站起来,热情地把这几个人迎了进去。 “哎呀,你看你,怎么还去门口迎接呢?”老邱这话看似埋怨,实际上却高兴得不行。 罗裳在他们工商局名气挺大的,这跟老邱的宣传脱不开干系。但真正的转折点却在一位女同事身上。 之前局里有个女同事父亲在四院因为肠梗阻住院,她就在医院陪床,她曾亲眼看到罗裳跟几位老专家在一起讨论患者的病情,罗裳跟那几位专家还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这种奇事她回单位怎么可能忍住不说? 这件事一被她传到工商局,局里人几乎都信了老邱之前的宣传。 这次,老邱的上司都找上他,想让他帮忙牵线,带这位上司的爸爸去罗裳那里看病。 他这次带来的三口人,就是他上司一家人。 罗裳给足了老邱面子,无意中就为老邱在上司面前争了个大脸,他心里自然高兴得很。他帮罗裳,有好心的成分,当然也有为自己着想的念头。不管怎么说,他帮罗裳这一把都算是帮对了。 老邱给双方作了下介绍,随后那位姓兰的中年男人说:“罗大夫,我爸这个咳嗽有一年多了,自从感冒后一直没好。” “他以前的病历我都给带来了,中医也看了好几个,效果都不太好。有的大夫还跟我们说,我爸岁数大了,不太好治,得慢慢来。但那药一吃就三个月,还怎么慢?你说是吧?” 罗裳并没有顺着他的话去攻击同行,了解清楚情况后,就按照惯例给这老者诊了诊脉。 患者是明显的沉脉,手指直摸到患者骨头,才能感觉到明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