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0节 (第3/3页)
找小岳拿药吧。” 家属很快抓好了药,一家人诚恳地道了谢,这才离开诊所。 下一位患者很快过来了,这是位中年妇女,她一只手抚着胸口,好像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罗裳略作诊断,又看了看患者四肢的情况,不急着跟那患者和家属说结论,先跟她对面的江少华和高向阳说:“这位患者周身漫肿,但不是阳虚水泛,而是典型的大气下陷,需要用升陷汤来治。” “你们都给她诊诊脉,两手都要诊,注意下左右两边的区别。” “你先。”高向阳示意江少华先来。 “怎么样?”罗裳问了患者几句话,在写药方之前问道。 “好像,好像是沉脉,小江昨晚跟我讲了点,我感觉像,但不确定。”高向阳先说了下感受。 刚刚是江少华示意高向阳先讲,因为他一旦讲了出来,以高向阳初学者的水平,就没什么可讲的了。 罗裳微笑着点了下头:“也不错,你才开始学,能判断出来是沉脉也可以。” 江少华这才道:“是沉濡脉,右部尤甚。患者气短很明显,兼有比较严重的水肿,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她胸中大气下陷,气化升降失常了。” “接着说。”罗裳说。她不时会choucha下江少华对一些疾病的理解,像这种比较典型的案例,她几乎都会问的。 所以这次不用她提问,江少华主动先把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对于人体内的水液代谢来说,要达到上焦如雾、下焦如渎的状态,这样才算是正常的。但患者湿气弥漫,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说起疾病来,江少华比平时明显健谈。 葛培军这次过来主要就是想表达谢意,以后还会带小宇再专程过来道谢,他车上还装着礼物呢。刚才进来,也是想要确认下诊所里的大夫确实是他要找的罗裳。 本来想找机会跟罗裳说话的,但他看了一会儿,竟改了主意。看到方远出了门,葛培军也跟了出去,他在走廊里叫住方远:“同志,罗大夫治糖尿病问题不大吧?” 据他所知,这种病可不好治,严重的话,医院也束手无策,是需要截肢的。但刚才那位患者的情况是明摆着的,罗裳应该会治这个病。 方远知道罗裳的水平,但他不好把话说得太满,就道:“有治愈的先例,但能否有效,也要看患者个体的情况和配合度。” 葛培军若有所思地点了下头,又道:“今天真没号了?我加钱能不能加个号?晚点也成。” “我是外地来的,我有个朋友在汇川,但他挨着青州这边,不算很远。他父亲也是糖尿病足,我想带他们父子俩过来看看,今天下班前差不多能到,你看行不行?” 方远不太想再加号了,最近放出去的号本来就比平时要多,主要是因为最近患外感疾病的人太多了。 要是谁想加就加,那每天要加的号就太多了。这么做罗裳会过度cao劳,因为看病需要不停地分析思考,挺耗神的。 他为难地道:“不是钱的事儿,我随便加号的话,老板那边忙不过来。” 这时高向阳掀开帘子出来了:“怎么回事?”他问方远。 得知葛培军想要加号,他不假思索地道:“加一个吧,得晚点,别人快看完了才能轮到你们,同意吗?” 葛培军自然没什么意见,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诊所,估计是接人去了。 “你怎么给这人开绿灯了?”方远面带疑惑地道。 “这人我跟老板昨天见过,说来话长,他有什么要求就答应他算了,这是老板的意思,刚才他进去老板就瞧见他了。” “原来如此。”方远恍然道。 到了下午五点二十左右,葛培军终于再度返回山河路。 他在前带路,他朋友背上背着个老人,两人一前一后往诊所里走。他那朋友肩宽体壮,背一个身形瘦削的老人倒也不难。 “你这急忙把我从单位喊出来,这大夫真能行吗?” “我们单位最近忙得不可开交,要不是你叫我,我估计不能来。”那朋友背上背着个老人,嘴里也不闲着。 走了几步,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就跟葛培军说:“忘跟你说了,最近我就在单位忙着市中心以南这一片地块开发的事,现在主要有两个方案,双方争持不下哈,对了,山河路也在这个规划里边。” 那朋友仔细打量了一番,又看了看诊所古雅的门面和街上成排的银杏树,嘀咕着说:“这一片还挺好看的,要拆了也怪可惜。” 不过这件事最终拍板的也不是他,他只感慨了一句,就和葛培军进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