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六章:进驻宛陵城 (第2/2页)
因为和曹cao和孙权还有袁绍等人相比,刘备要家世没家世,要武功没武功,要文化没文化,那么他到底是凭借什么夺取天下的呢? 第一是皇叔身份,第二是仁义,第三是他的识人之能。 吕布重点研究的,便是刘备的‘仁义’。 这人仁义到什么程度呢? 陶谦将徐州城托付给刘备,刘备再三谦让,直到陶谦死后,刘备才勉为其难地接受。 在荆州,刘表死后,刘备手下谋士都劝刘备夺取荆州,刘备断然拒绝。 在新野,刘备不忍放弃十万百姓,带着十万百姓一起逃亡。 但是最终结果呢? 曹cao追了上来,刘备丢下妻儿老小,只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逃跑了。 在事前,诸葛亮就劝过刘备,说带着十万百姓走不快,逃脱不了曹cao的追兵。 但是刘备根本不听,执意要和百姓共存亡! 是刘备不相信诸葛亮的判断吗? 很显然不是! 是刘备真的想拯救这十万百姓吗? 可是这十万百姓的下场是什么? 十万百姓跟随刘备逃亡,然后刘备将这些人的房屋全都给烧了。最终这些人又被曹cao所截获,可以说已经一无所有,比不跟着刘备逃亡要糟糕很多。 刘备事先判断不出这些情况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因为刘备需要仁义的名声,他也正是凭借仁义之名,还有皇叔之名,在身边聚拢了大量的人才。 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再三劝刘备夺取益州,刘备不肯去做的事情。 其实刘备比谁都想夺取益州,但是他不敢那么做。 因为他一旦那么做的话,那么他多年维系出来的仁义形象就会轰然崩塌,后来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前来投奔他。 当然了,不得不承认的是,和曹cao孙权比较起来,刘备的确要仁义的多。 但是如果要说刘备是正人君子的话,那就只能呵呵了。 还有一个例证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被传为千古佳话。 但是后来刘备对诸葛亮真的是言听计从吗?真的是从无猜忌吗? 答案是否定的! 刘备对诸葛亮极为猜忌! 作为军师,除了前期诸葛亮参与作战之外,后期的大小战争,诸葛亮从来都没上过场。 刘备伐东吴的时候,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去? 如果诸葛亮去了的话,刘备还会吃这么大的亏吗? 刘备伐东吴之前,诸葛亮苦劝刘备,刘备不听。 诸葛亮叹息了一声,若是法正还在的话,必能劝的住主公。 可见刘备真正信任的人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在刘备活着的时候一直都没开府,直到刘备死去之后才开府。 刘备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对诸葛亮说:你要看我儿阿斗能辅佐,你就辅佐;你要觉得他不堪造就,你就自己上吧! 这番托孤,被传为千古佳话! 但是前提是诸葛亮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发誓赌咒打消了刘备的顾虑的情况之下。 相信如果诸葛亮真的从善如流地说,好吧,你儿子阿斗就是烂泥,根本扶不上墙,等你死了,就让我上吧! 相信诸葛亮的人头马上就要落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