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安国神器,衣锦还乡,出发京城【第二卷结束!】 (第10/10页)
看的。 自己老师肯定要让他有面子。 “无妨,无妨。” 周凌笑着回答。 而师娘更是笑容满面地拉着许清宵道:“别这么客气了,都是一家人,师娘给你准备了不少好菜,多吃一点,多吃一点。” 很快,许清宵入座,也向众夫子行礼。 饭桌当中,众人对许清宵简直是赞不绝口,夸的许清宵如同圣人下凡一般。 而周凌不怎么说话,全程笑着,毕竟再说点什么话,容易惹人妒了。 这顿饭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夫子们也有些不舍离开。 让许清宵与周凌师徒二人好好待。 “老师,陈师兄说有些事,过几日再来见您。” 许清宵开口,提了一声陈星河的事情。 “你师兄的性子为师知晓,料到他不会来了。” “行了,你今日前来,为师有些话正好问问你。” “陛下让你过些日子就进朝中,你有何打算?” 随着夫子们离开,周凌很认真开口。 询问许清宵未来的打算。 “老师,学生打算,去了朝中,先去拜访一些人,问问他们的意见。” 许清宵说出想法。 “恩,不错,为师听闻朝中有不少人对你颇有好感,你先去拜访是对的。” “不过要记住,少说多听,听听他们的意见,同时不要尽快做决定。” “朝堂深似海,每一句话,每一步,每一个动作你都要想清楚,切莫乱语。” “不过为师方才与几位夫子谈论,你已得罪朱圣一脉,若是可以的话,最好还是和解,毕竟朱圣一脉,乃天下文人之首。” “得罪他们,对你有害无利,再者有件事情,你千万不要参合进去。” 周凌十分认真。 “请老师明言,学生谨遵教诲。” 许清宵回答。 “北伐之事,千万不要参合,无论如何,与你无关,这是朝堂争斗最大之事,国公郡王,文臣大儒都争的不可开交。” “你无根无萍,参与此事,不亚于是步入深渊,知道吗?” 周凌无法告诉许清宵,该走哪一步,只能告诉许清宵哪一步不能走。 “学生谨记。” 许清宵点了点头。 “恩,那为师就没什么说的了,对了,有件事情,你帮下为师。” 周凌起身,这般说道。 “老师,您直说。” 许清宵有些好奇了。 而此时,周凌抱来厚厚一叠书籍,摆在许清宵面前道。 “这是为师写的育人书,你帮为师在上面落名,也不多,一百来本就行,回过头为师要去周围几府,谈论一番。” “你要入京,所以为师就不拖着你,来,写吧。” 周凌很认真道。 自从许清宵出了名以后,他也跟着出名了,十里八乡,各县各府都来问他是如何培养许清宵的。 所以周凌就写了本育人之书,想着要是许清宵落个名,估计能更好卖出去,到时候赚来的银两,既能补贴家用,也能开设学堂了。 许清宵微微沉默,但还是老老实实落名,主要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没想到就这。 “对了,我这些日子研究古籍,发现有个地方跟你上次说的明月山有些相似。” 看着许清宵在落名,周凌随便扯了个话题。 “相似?” “恩,不过应该也不是,反正你现在也不找了。” 周凌看得出来,许清宵对此事不感兴趣,所以不再提了。 “恩。” 许清宵点了点头,他已经得到了武帝遗宝,望秋山就是明月山,找到个相似地点,估计意思差不多,对自己没什么作用了。 很快,数百本书籍落名结束。 许清宵松了口气。 周凌又抱来了几十本书道:“再落几个,反正时间还早,陪为师聊聊。” 许清宵:“......” 武昌一年。 四月三十日。 天微亮。 许清宵坐上了马车,在平安县数千百姓的目光之下,缓缓离开。 待许清宵离开后,李县令大手一挥,顿时数十人拖着一块石碑,立在了县口。 上面赫然写着。 【许清宵故乡之地】 与此同时。 南豫府。 也是一辆马车缓缓出来。 马车当中,坐着的人正是严磊。 南豫府的遭遇,是他这辈子都忘记不了的。 许清宵,他记在心中。 马车缓缓行驶。 一个时辰后。 突兀之间,马车停下来了。 严磊微微皱眉。 将帘子缓缓推开。 是一名男子,站在马车之外,挡住了去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