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_第一百五十二章:朱圣虚影!圣人拜许清宵!天下惧惊!许清宵著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朱圣虚影!圣人拜许清宵!天下惧惊!许清宵著书! (第2/7页)

些事了。

    大魏文宫分两大派系,一个派系是尊奉自己的意或者是其他几位圣人,属于大魏之儒,他们对大魏有归属感。

    而另外一个派系,是朱圣派系。

    一位圣人,至高无上,这一点许清宵明白,也从未起过一丝亵渎,每一位圣人都值得尊敬。

    无非是有些圣人的意思,被后世人给曲解,变成另外一种意思罢了。

    能成为圣人的,哪一个不是被天地认可,到了这个层次,几乎到了无私境,为的是天下苍生。

    换句话来说,大魏文宫支持朱圣一脉的大儒,绝大部分都是圣人伪儒,打着圣人的名义,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自己。

    就好比孙静安,明意立言是要弘扬朱圣之学,守护朱圣之学,这出发点是好的,为往圣继绝学,可随着他成为大儒后,却走火入魔了。

    是的,走火入魔。

    儒者也会有走火入魔,误入歧途,将自己的意思,变成圣人的意思,扭曲真正的圣意。

    自己尊重圣人,见到圣人雕像三拜九叩,可圣人从未说过见他要叩首,但孙静安却要所有门徒三拜九叩,以示尊重。

    这就是一种走火入魔的现象。

    而且强制他人学他,不学的就是异类,轻则被扣上有辱斯文,重则就是不尊圣人。

    许清宵这一刻是彻彻底底看明白了。

    所以他要反击。

    要借助朝歌的能力,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反击,而反击对象就是朱圣一脉。

    如今,大魏朝堂几乎全部都是支持自己的人,只要不发生重大的事情,不牵扯巨大的利益,六部尚书,国公列侯都会相信自己。

    内部的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而外部的问题,无非就是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还有一个北伐,这些事情还早。

    自己真正在大魏稳住跟脚,真正想要铸造民心之剑,就必须要招揽门徒。

    然而在大魏京都想要收门徒太难了,大魏文宫摆在那里,即便人格魅力再大,也比不过圣人这个金字招牌。

    许清宵之前拒绝招收大魏文宫的读书人,倒不是真不想要,而是担心招的人不多,却引来大魏文宫的报复。

    可这一次,许清宵打算抓住这次机会,为自己拉来一批读书人。

    至于所谓的学派之争,许清宵管他个毛。

    大魏文宫抓住机会就来找自己麻烦,若不是自己明悟道理,只怕当真要陷入炼心之境。

    这还得多谢程立东。

    朝堂上,许清宵一直不说话,不是因为心虚不敢说话,而是脑海当中一直在想程立东的事情。

    是程立东,让许清宵看清楚了一些事情的本质。

    不是每一个大儒都配得上这个称呼。

    程立东成为棋子,许清宵没有半点惊讶。

    可他们废掉程立东这枚棋子的手段,让许清宵幡然醒悟。

    朱圣一脉,有一部分是毒瘤了,自己必须要除干净,这是眼下真正的敌人。

    而且不容下视,比怀宁亲王要恐怖百倍,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天下九成读书人。

    而怀宁亲王。

    他并不在乎这些过程,只要许清宵死,他就满意了,虽然被利用,但达到目的就行。

    这件事情他也会记在心中,等有朝一日,时机成熟,这个仇他也会找文宫报回来的。

    就如此。

    大魏文宫。

    百姓们早已经在文宫外等候许久了。

    随着许清宵的出现,百姓们虽然无言,可却一个个昂首挺胸地看向许清宵,眼神之中充满着期盼与支持。

    许清宵朝着百姓微微行礼,随后将目光看向大魏文宫。

    文宫宏伟。

    正大门有两块牌匾。

    一块是太祖皇帝亲笔所题。

    【圣人无量】

    一块是后世人所加。

    【万圣之圣】

    后世人所加的牌匾立于其上,太祖皇帝的牌匾立于其下,这是一种尊重。

    文宫内,有宫殿庭楼无数,高山瀑布,小桥静湖,应有尽有。

    整座大魏文宫,占据足足有三千亩地,但这些都是逐渐修缮而成,真正的大魏文宫,是在中心地带的一座宫殿。

    那才是真正的文宫。

    当年朱圣居住的地方。

    许清宵自入京以来,从未来过大魏文宫,但时常许清宵能感应到大魏文宫的气息。

    不得不说,光是站在宫外,许清宵便感受到了一种滂湃无比的力量。

    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力量。

    是圣意。

    许清宵立在文宫之外,他没有踏入其中,而是静静等待着什么。

    当下,蓬儒几人已经出现在身后,文武百官也逐步跟来,他们望着许清宵,眼神之中充满着紧张。

    尤其是六部尚书们,更是莫名提心吊胆起来了。

    神色最为紧张的是陈正儒,他知晓大魏文宫意味着什么,其实他一直想要阻止许清宵前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