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女帝婚事!臣认为,许守仁不错!蓬儒毒计! (第3/7页)
伙食,住宿,并且三代当兵,三代儿孙上学由大魏资助,这就有些.......太可怕了吧? 这得花费多少银子啊。 要是这东西说出去,两百万将士随随便便招来啊。 然而兵部尚书周严还没说什么,顾言的声音不由响起了。 “这预算未免有些大吧,一百万人一年军费一千万两,这是基本的军费,然而如若改善伙食和住宿等等费用,百万大军一年但至少需要五千万两白银。” “两百万便是一万万两白银,这还仅仅只是新军。” “天子军,麒麟军,玄武军,此三军也要得到相应提升,不可能只照顾新兵,不照顾老兵啊。” “如此一来的话,一年接近三万万两军费,这.......未免有些多了吧?” 顾言皱着眉头,不是他不同意许清宵,而是一年接近三万万两军费,现在扛得住,因为有四百万万两国库白银。 可大魏各处都需要花钱,不能只看这一年两年,要看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甚至是五十年后。 如若那个时候大魏没银子了,裁军,下降伙食等等福利,极其容易闹出兵变之事。 这一刻,哪怕是兵部尚书周严,也不禁开口。 “的确,若是这样的话,成本太大了。” 扩军增兵是好事啊。 周严肯定答应啊。 可问题是,扩两营兵力,实实在在有些问题,他们没那个底气啊。 只是许清宵摇了摇头道。 “国之根本,在于兵力,未来想要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增强大魏兵力。” “而且这两大兵营,我有另外打算,分三年制,五年制,十年制和终身制。” “大魏百姓,十六岁至三十五岁,皆可入伍从军,只需要cao练三年,强身健体,懂得布兵阵等简单行兵cao作即可。” “三年制后,如若愿意留下,便是五年制,再待两年,如若愿意可晋升为十年制,提升军中职位,指点与教导新兵。” “十年期限满后,取之三成,可给予终身制,入兵部,授军职。” “其余七成可前往大魏各地县衙,或自求生路,所以三代从军,是需要删选,而不是想当就当。” 许清宵将兵制计划说出。 一口气增兵肯定是有所压力的,但养兵才是许清宵的目的。 养兵的好处,就是在关键时刻,大魏真正宣战时,可以在短暂时间内,全民皆兵。 这是大魏走到最后一步的底牌。 如此的话,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还真不敢乱跳。 随着许清宵这么一解释,众人稍稍松了口气,这样的话,还真没什么问题。 虽然还是增加了成本,但至少后期成本没有增加太多。 毕竟许清宵这个当兵条件一说出去,有多少人要来当兵啊,自己没有进步的希望,但后代说不准啊。 得到认可后,许清宵将目光看向工部尚书李彦龙道。 “扩军,增兵,只是最简单的手段,真正的手段,在于工部。” “兵工结合,才是真正的王道,周尚书,李尚书,我打算单独设立兵工营出来,从聚贤馆中,招揽人才,研发可以以一敌百的战争兵器。” “当然,此物目前只是一个想法,具体许某会带来图纸,这个先不说。” “兵工营,是工部围绕将士们打造更强的兵器,更坚固的护甲,并且研发更强的攻城器,守城器,甚至包括大型运粮器这种东西。” “这是大魏兵部的真正发展,也是大魏工部的核心发展之一,工部一半的精力,围绕兵部,剩余一半,则建天工阁,吸纳各地人才,研究工器。” “兵部战器,民生耕器,只要是可以便捷于百姓,有利于大魏,若研制而出,赏高官厚禄,且大魏会以天价银两购买其物,至少万两白银起步。” 许清宵出声。 以吏部为主,设立聚贤馆。 而后兵部强国,工部研发战争兵器,再设立天工阁,说直接一点,就是搞发明出来,什么都可以发明出来,只要是能方便百姓的东西。 这种东西,前期可能会搞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没有什么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别人,可能做出一个轮子,就有人想到把四轮车给做出来。 虽然有点夸张,但任何东西,其实都是在进化,随着时间进化而出的。 当百姓觉得走路很累,就会有人发明代步工具,从最开始的自行车再到后面的四轮车,靠的不仅仅是科技,最主要的还是想象力。 如果不去培养一批这样的人,那么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半工业时代有多难? 光靠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