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_第二百五十一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慧觉认输,诵经辩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慧觉认输,诵经辩法 (第5/7页)

让手握屠刀者,放下屠刀?”

    慧觉神僧开口,他望着许清宵,如此问道。

    他的意思很简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给那些穷凶恶极之人最后一点希望。

    可如若连这一点希望都没有了的话,他们又为什么会愿意放下屠刀?

    慧觉神僧望着许清宵。

    然而,许清宵却缓缓开口道。

    “杀之。”

    许清宵缓缓开口,这是他的禅意。

    屠刀放下,哪里有什么成佛不成佛,你做错了就是做错了。

    懊悔有什么作用?死去的亡魂,从来不需要解释,唯独以暴制暴,以恶治恶,才是王道。

    只是这番话一说,八百辩经僧皆然皱眉,刹那间一道道声音响起。

    “许施主,你着相了。”

    “许施主,你杀心太重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佛门之根本,天地万物,皆有善心,也皆有佛性,我等佛门,是要将其度化成佛,若按照许施主所言,那还需要什么度化?”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对善勉之,对恶诲之,许施主,你杀心太重,有入魔前兆。”

    一道道声音响起,八百辩经僧中,有人怒目金刚,有人感慨不已,有人充满着悲悯,他们不认可许清宵这番话。

    认为许清宵杀心太重。

    可许清宵这番话,在百姓眼中,却是大实话。

    做错了事情,就必须要有所承担。

    你做错了事,不给予惩罚,只是教诲一二,有什么作用?

    就如同顽童一般,若是小错便是小惩,若是大错,便是大惩。

    倘若不惩,对孩童来说,就没有任何警觉,若无畏,则滋生罪恶,有多少孩童长大成人之后,变得游手好闲,泼皮斗殴?

    棍棒之下出孝子,看起来十分恶俗,可实际上这不是一件错事。

    但打非虐,骂非泄。

    打只是一种警告,不可虐待,骂不是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告知事理对错。

    可是,这种言论,在佛门眼中,杀机极深。

    慧觉神僧更是皱了皱眉,望着许清宵道。

    “阿弥陀佛,许施主,你这番言论,请恕老衲不敢苟同。”

    “杀念无尽,杀一人永不可能平息,只会增加越来越多的孽。”

    慧觉神僧摇了摇头,他直接否认了许清宵这个答案。

    许清宵明白,这种理念,佛门是不可能接受的。

    但他并非佛门弟子,而是望着慧觉神僧道。

    “故此。”

    “佛门不可入驻大魏。”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西洲佛门之法,乃是伪善。”

    “唯有王朝,才可制止杀孽。”

    “大魏王朝,有刑部监督,以法治国,才是永恒。”

    “穷凶极恶之人,从不会落泪,他们落泪,是死亡恐惧,而并非是真心悔改。”

    许清宵淡淡开口,这就是佛法不可融入王朝的根本原因。

    国家,必须要有法律来制衡这一切。

    做错了,就是做错了,犯罪了就是犯罪了,哪里有那么多废话?

    还要度化?

    度化什么?让其懊悔?这样无非是给犯罪者一个心里安慰,和一个内心寄托。

    倘若以佛法度化世人,世人便会明白,不管自己做错了什么,自己永远会有一个机会,一个活命的机会。

    可如若有法在,让他们不敢乱来,不能说这样完全制止犯罪,但最起码可以让人在犯罪之时,仔细想想后果有多严重。

    许清宵说这么多,其意很简单,就是道清楚大魏王朝与佛门的根本原因。

    为何王朝不让佛门入驻?

    当真是怕佛门影响到大魏王朝吗?

    不,而是理念问题。

    国以法治。

    佛以教化。

    两者有根本上的冲突和矛盾,若是让佛门入驻,除非佛门能够接受完全的控制,不然的话,让他们进来,就是破坏国家稳定。

    “阿弥陀佛。”

    “许施主,你着相了。”

    慧觉神僧开口,他双手合十,望着许清宵。

    此话一说。

    许清宵叹了口气,望着慧觉神僧道。

    “本王有没有着相,不清楚。”

    “但本王知道的是,你已经手握屠刀了。”

    许清宵开口,望着慧觉神僧如此说道。

    此话一说,慧觉神僧一笑,看着许清宵道。

    “阿弥陀佛,老衲一生未造杀孽,从来都是悲悯世人,何来屠刀?屠刀又在何处?”

    他有些想笑,不明白许清宵为何说自己手握屠刀,但还是给予解释。

    “屠刀在你心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