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警事_第4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4节 (第2/3页)

 小鱼到今天都忘不掉被蛇咬之后那一瘸一拐的日子,苦着脸道:“不是河边,是在沟边收笼子被蛇咬的。”

    “在哪儿被咬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回一次家出一次事,搞得我和师父都不敢让你再回家。”

    “是你不敢让我回家,徐所可没有。他说家是要回的,他还开车送我回家呢。”

    “是吗?”

    “送过我好多次,每年发年货,都是徐所开车帮我送回家的。”

    聊到师父韩渝想起件事,抬头道:“小鱼,我跟大师兄约好了,明年清明找条船去入海口看看师父。”

    小鱼不假思索地说:“我也去,到时候我跟学校请假。”

    沈副市长没见过徐三野,但不止一次听秦主任和朱大姐说过,甚至知道徐三野和沿江派出所的另一个老同志,当年就是因为担心所里全是老同志不利于咸鱼成长,才把年龄同样不大的小鱼招到派出所的。

    后来把咸鱼送到上海学本事,徐三野和所里的老同志于是重点培养小鱼,竟把小鱼这个文盲培养成了警校教官。

    一个人一辈子能遇上一个贵人已经很幸运了,他们居然遇到好几位。

    沈副市长很羡慕面前的两条鱼,不禁端起酒杯:“咸鱼,小鱼,把酒都满上,我提议这一杯敬你们的师父。”

    第457章 “太单纯”

    韩渝没住宾馆,好不容易来一次武汉当然要住小鱼家,不然梁叔梁婶不高兴。

    之前只知道玉珍买了一套商品房,来了才知道竟买在武汉房价最贵也是最高档的小区,位于解放大道边上,每个单元都有电梯,小鱼说警校的领导和同事都很羡慕。

    花了几十万,梁叔梁婶有些舍不得,嘴上说着花同样的钱能在白龙港盖一栋大楼,但事实上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晚上聊到十一点多,主要谈小鱼和玉珍的婚事。

    等过了春节两个人就达到晚婚年龄,考虑到老家没什么亲戚,批发生意也不能受太大影响,打算在武汉cao办。到时候帮老钱、老李等长辈买船票,请大家伙来喝喜酒的同时,也请大家伙来武汉玩几天。

    小两口都在一个房间里睡好久了,再不结婚天知道会不会未婚先孕,韩渝自然不会反对。

    在次卧睡了两三个小时,梁叔梁婶和玉珍就起床去市场。

    韩渝在首都飞武汉的飞机上睡了两个小时,本就不是很困,在陌生的环境里也睡不好,干脆爬起身跟他们一起去市场看热闹。

    不去不知道,去了大吃一惊。

    正汉街批发市场不只是一个市场,而是好几栋交易大楼。

    这里也不只是经营服装鞋帽,而是从针头线脑到副食品、小百货、服装、鞋类乃至家电都有。

    光在市场里经营的商户有一万三千多,算上商户请的员工、市场的管理人员、保安、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和拉货送货的有五六万人,前来批发商品和游玩的人流量每天都在二十万以上。

    相比之下,之前觉得规模很大的三兴家纺市场根本不够看。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的经营户中有近百个启东人,大多来的比玉珍早,也有不少是听玉珍说这边钱好赚跟过来的。主要批发床上用品,还有经营工业缝纫机的。

    下午跟沈副市长聊起这事,沈副市长很感兴趣,竟给启东市委统战部和工商联的负责人打电话,把玉珍的手机号告诉人家,建议统战部和工商联联系玉珍,看能不能协助在武汉经商的启东人成立商会,强调人家经销的大多是启东企业的产品。

    领导就是领导,站得高看得远,不管走到哪儿都想着怎么才能把启东经济发展的更好。

    接下来要办的事比想象中更顺利。

    航道船厂负责人见到新甲方很热情,毕竟这是一千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