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1节 (第2/3页)
滕科长下意识问:“那怎么办?” 韩渝提议道:“要不我们吃完饭之后向各自的上级汇报,请上级安排纪检干部过来,组建一个临时纪检组。请纪检干部全程监督,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打击查处了。” 打击非法采砂的专项行动,水上分局这边是赵红星负责的。 赵红星既不想部下经受不住诱惑,更不想因为这个将来被追究领导责任。况且组建临时纪检组能挡住一些有可能的外部干预,比如有人打招呼什么的,到时候都可以推给纪检组。 赵红星不假思索地说:“我看行。” 韩向柠举手道:“我没意见。” 滕科长岂能听不出韩渝话里的两层用意,笑道:“我也没意见,查处非法采砂不是查处别的,方方面面必须考虑到,必须防患于未然。” 第481章 “雷声大雨点小” 一转眼三天过去了,禁止采砂的声势很大。 邱志明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觉得应该再听听妹夫的意见,毕竟妹夫是干部。 王兴昌没亲戚当干部,但倒腾了那么多年建材,在南通开发区有好几个当干部的朋友。 张正龙原来是长州市东港水利站的职工,不然也承包不到水利站的小码头,跟老领导关系很好。 三个人一拍即合,在营船港的一家饭店摆了一桌,把几个当干部的亲朋好友都请过来喝酒,请人家帮着想想办法,看这事到底怎么弄。 “兴昌,现在什么情况。” “情况不太好,前天上午,南通水利局跟南通港监局、水上公安分局、长航公安分局和启东公安局搞了个什么不让采砂的联合公告,把江边的渡口、船闸和码头都贴满了。” 邱志明一边帮着斟酒,一边苦着脸补充道:“抬头的单位名称密密麻麻,下面的公章一个挨着一个盖满了,看上去像是来真的。” 王兴昌放下筷子,接着道:“昨天晚上看电视,没想到还上了新闻。” 开发区交通局的刘站长问:“什么新闻?” “要搞什么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的专项行动,还成立了个什么指挥部,反正就是不让采砂。” “哪个电视台的新闻?” “南通电视台的。” 姜卫新上次在江边的趸船上丢了面子,这几天正郁闷着呢,喝了一口酒,说道:“兴昌、志明,刘站长问的不是这些情况。如果说什么指挥部和什么领导小组,那指挥部和领导小组多了,连我都是好几个领导小组的成员。” 动不动就成立领导小组,尤其乡镇干部,一个人能兼十几二十个小组的副组长或成员。 刘站长见多了,忍不住笑道:“姜助理说的对,我问的是那几个扣你们船的人的情况。” “开始我不知道,后来打听了下才知道,原来启东开发区分局的那个咸鱼,跟启东港监处那个小婆娘是两口子,江边都快成他们的夫妻店了!” 邱志明一想到韩渝夫妇就恨的牙痒痒,坐下道:“他们昨天就没去上班,好像去上海了。” 刘站长追问道:“水政的人呢?” “回南通了,水上分局的那个副局长这几天也没再去,趸船上就剩一个公安和一帮联防队员。” “就剩一个公安?” “姓蒋,年纪蛮大的,好像是启东开发分局的干警,三河江边的那些工地和陵大汽渡治安检查站都归他管。” 姜卫新想想又问道:“水警五中队的几个人呢。” 邱志明顾不上吃菜,连忙道:“开船走了,我让许二去打听过,三河联防队的人说他们有什么紧急任务,连人带船都被抽调走了。” “港监呢?” “港监搬到了陵大汽渡公司二楼,就在陵大汽渡治安检查站楼上办公,连启东港监处的牌子都挂过去了。趸船上现在只有五个港监值班,一个交管,两个港巡大队的,还有两个开船的。” 张正龙站起来殷勤地帮众人盛刚端上桌的鱼汤,补充道:“指挥交通的交管是三班倒,白天一个人,上半夜一个人,下半夜一个人,三个人轮流去指挥。” 开发区交通局的刘站长追问道:“现在是谁负责查处你们的违章?” “一个姓凌的女港监,四十多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