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警事_第5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1节 (第2/2页)

   “沈市长早想到了,刚给供电公司打过电话,让他们安排人过来随时准备抢修,可供电公司哪顾得过来,现在只能听天由命。”

    “听天由命?”

    “供电公司总共几个人?据说电力安装公司的人也不多。”

    遇到这样的大灾大难,韩渝意识到光着急没用,只能无奈地说:“江心洲上还有二十几群众,赵局和董邦俊他们留在江心洲上,等台风过去我就要去接应,暂时回不去。”

    “家里没事,你先在那边避风,有什么事我给你打电话。”

    “柠柠,趸船我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经历过好几次台风,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我主要担心老古董。”

    “老古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航道工程局和航务工程局的工程船和施工人员全在这边避风,真要是有什么事,我会请他们帮忙。”

    “好,那我先挂了。”

    ……

    风萧萧兮洪水狂!

    台风呼啸了一夜,暴雨也下了一夜。

    无论在滨沙汽渡港池避风的韩渝,还是在三灶港指挥加固第二道海堤的叶书记,包括坚守三河段江堤的沈副市长都是身心俱疲,却没有一个人敢合上眼休息,所有人都紧锁着眉头、沉默着,在心里暗暗祈祷着,期待奇迹能够出现。

    第509章 对岸形势更严峻

    第二天凌晨,天刚亮,强劲的台风终于走了,汹涌澎湃的海浪也悄然退去。人们冲到海堤上察看,奇迹真出现了:第二道大堤保住了!

    顿时,海堤上所有的人都开心地拥抱在一起欢呼。

    叶书记稍稍松下口气,却无法像堤上的三灶港干部群众那么高兴。

    台风虽然走了,但雨还在哗哗的下,海潮依然在“凑热闹”,长江潮位不降反升!

    他召集三灶港的干部开会,要求抓紧时间加固海堤,随即返回城区部署启东的防汛工作,赶到白龙港搭乘长江公安110艇巡视长江堤防。

    启东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全上了抗洪防涝第一线,住在排涝站或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两张凳子上搁一扇门板就是张床。

    哪里有危险,干部就组织青壮劳力冲到哪里。

    哪里有缺口,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基干民兵和群众补漏的身影,大家想得最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损失。

    总之,所有人都冲上“战场”,挖泥、挑担、筑坝,每个人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

    毕竟长江和内河的水位依然在不断上涨,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敢松懈。

    当韩渝和马金涛再次赶到江心洲时,十六平方公里的江心洲只剩下七八平方公里,大多农田被大水给淹没了。

    赵红星、董邦俊、张必功和陈副乡长等人,把冒着台风搜寻到的二十几个群众转移到没被淹的一个居民岭(聚集地)。

    几个妇女抱着孩子在痛哭流涕,家园被淹,赖以谋生的江堤被毁,生活何以为继?

    两个中年大叔蹲在门边抽闷烟,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愁眉不展地思索出路。

    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显然经历过类似的洪水,看着外面瓢泼的大雨,竟哼唱起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民谣。

    “住江边,吃江鲜,大水一来屋朝天。挑起箩担逃荒去,大水退了再还田……”

    这首民谣韩渝不止一次听人哼唱过,可以说是南通人民遇到水灾时的真实写照。

    地势较高不等于房屋不漏雨。

    一个妇女一边往外面扫水,一边叮嘱盘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今晚不能睡得太死,万一半夜发大水,我们全家都要起来往高处跑……”

    然而,滞留在江心洲上的孩子们却不是很担心。

    台风和洪水让他们熟知的世界换了模样,他们依然嬉笑打闹,对接下来的生活充满各种之前没有的憧憬,一个个兴奋得飞起。

    他们不知道从哪儿听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每件事,他们都想核实一下。

    几个胆大的熊孩子甚至围住韩渝兴高采烈地问这问那,韩渝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警察叔叔,人家说二队坝口那间房子的屋顶上缠满了蛇,是不是真的?”

    “我没去二队,具体情况真不清楚。”

    “我妈说四队有几十头猪死了,漂浮在水上,警察叔叔,你有没有看见?”

    “没有。”

    “小军说陈二商店放钱的抽屉都被淹了,钢镚都埋在泥浆里!”

    “你想去捞啊?”韩渝脸色一正,指着小家伙道:“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那也是人家的钱!”

    小家伙意识到说错话了,急忙换了个话题:“叔叔,人家说上游漂来一个红色的木桶,桶里放着一个粉嘟嘟的小孩,那个小孩有没有救上来?”

    “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

    “你是警察叔叔,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正在换牙的小家伙话音刚落,一个胖嘟嘟的小家伙挤上前,满是期待问:“警察叔叔,我爷爷说上面派来很多救生艇,还会发东西,到底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给我们发?”

    不用细问都知道,他们肯定想着上级会给他们发新衣裳,发各种精美的文具甚至玩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