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3节 (第2/2页)
了两天两夜的防台防汛任务,南通江心洲上的近四百个群众也是他们转移上岸的。” 韩渝没想到自己竟有露脸的时候,见吴副处长回头看了过来,急忙立正敬礼:“陈书记好,南通公安局民警韩渝向您报到,请指示!” “韩渝同志,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不辛苦!” “我们都是人民公仆,都是在为人民服务,来,我们单独合个影。” “谢谢陈书记。” “记者同志,麻烦你再拍一张,照片洗出来记得给韩渝同志寄一张。” 第511章 露大脸! 暴雨连下了两天两夜,终于停了。 可启东上上下下谁也不敢松懈,毕竟刚进入汛期,谁知道会不会再刮台风,谁又知道会不会再下暴雨? 市里在抓紧时间组织排涝的同时,发动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捐款。 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马筑海塘和江堤、河堤,事实上不只是启东,沿江沿海的各区县都掀起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和江堤、河堤的热潮,一扫台风刚过境时的萧索。 启东公安局组织捐款,干警每人捐三十元,直接从工资里扣。 港监局捐的比地方公安多,每人五十元,也是直接从工资里扣。 韩向柠看着工资条,苦着脸道:“我们捐五十也就罢了,三儿他们怎么也要捐三十。” 韩家正是最紧张的时候,并且刚遭过灾。 凌大姐能理解韩向柠此时此刻的心情,犹豫了一下问:“你家咸鱼不只是党员干部,也是开发区工委委员兼开发区分局局长,他当然要带头捐。” “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是说他们每年都捐,已经捐了好多年。” “我们不也每年都捐款么,这很正常。” “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江苏省有个水利基金,这个水利基金就是全省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捐的,每年都要捐十块钱,直接从工资里扣。” “还有这事啊,你怎么知道的?” “他的工资一直是我管的,每年捐多少钱,到底捐哪儿去了,我知道的比他都清楚!” 人家只要捐几十。 她家四个人拿工资,加起来一捐就上百。 对她们这个刚买了商品房正债台高筑的家庭真是雪上加霜。 凌大姐很同情韩向柠的遭遇,劝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江堤海堤好好修下也好,不然再遇到这样的洪水,所有人都要倒霉。我们这边运气算好的,浙江那边损失更大,听说光浙江的叁门县就死了九十七个人!” “好像江对岸也死了人。” “江上一样死了人,早上去局里开会,朱局说你家咸鱼上次救援的那个船队有个船员落水,到现在也没找着,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估计凶多吉少。” 遇到这样的天灾,相比那些遇难的,活着的人真能算得上幸运。 韩向柠暗叹口气,拿起电话嘀咕道:“不说这些了,我先打电话问问三儿什么时候回来。” “他到哪儿了?” “这会儿估计到槐安了。” “你家咸鱼这次算露了大脸,一路护送省领导,这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的。” “露脸有什么用,又没钱。” 这次台风和洪水影响的不只是长江两岸和沿海的几个市,也影响到思岗等柳下河地区乃至更北边的邵伯湖、洪泽湖地区。 内涝很严重,省领导都要实地视察。 省厅警卫处考虑到有些地方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船艇,再加上韩渝和马金涛、杨勇等人政治可靠,直接征用001和002。 江北汛情没江南严重,道路基本上能保持畅通。 省领导主要是乘坐汽车,但到了地方会撑船去受灾的地方视察、慰问。 江北跟江南一样属于水网地区,韩渝率领001和002按照省领导视察的路线在内河航行,随时准备接首长去河上巡视。 韩向柠打过去,结果没打通,估计首长在001,学弟正在执行警卫任务。 刚放下电话不大会儿,朱大姐竟打了过来,一接通就听朱大姐在电话那头笑道:“柠柠,明天上午九点,去市政府三楼小会议室开会。” “哪个市政府?” “南通市政府。” “朱姐,有没有搞错,我去市政府开什么会?” “座谈会。” “座谈什么?” 朱大姐看了一眼南通市政府刚发来的通知文件,微笑着解释道:“省里对江上的非法采砂很重视,省人大和省法制办知道南通前不久刚整治过非法采砂,专门从南京赶过来调研南通的整治非法采砂工作,可以说是来取经的。” 韩向柠下意识问:“这跟我们港监有什么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