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6节 (第2/3页)
老书记很高兴,捧着墨迹未干的大红聘书,竟跟刚才差点打起来的老葛同志站进了同一个战壕。也认为聘书不能滥发,这件事要保密,不能告诉同为开发区防汛抗旱副总指挥的前三河乡老乡长…… 老葛表示同意,建议今后再聘任专家要经过专家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同意。 这个专家组已经不能称之为专家组了。 韩渝打定主意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等老丈人提着旅行包风尘仆仆赶到营区,先去宿舍换上迷彩服走进办公室时,韩渝才真正意识到专家不能乱聘,聘书确实不能滥发。 葛局长和王书记见韩工居然有迷彩服,还有军靴,捧着墨迹未干的证书强烈要求同等对待! 迷彩服加上军靴要四百多块钱,并且沈副市长当时给席工和老丈人各发了两套。 如果同等对待,岂不是要花一千六百多块钱。 韩渝正不知道怎么应对,管理员刘德贵很大气地说没问题,明天就让一营教导员杨建波去采购。 老葛同志很高兴,老书记更高兴。 考虑到指挥部不能总没人值班,二人跟韩工寒暄了一会儿,夹着聘书心满意足的走了。 没了外人,韩工笑问道:“三儿,你对雷达感不感兴趣?” 韩渝不假思索地说:“不感兴趣。” “我是说气象雷达,是大雷达,不是001上的那种小雷达。” “爸,我们是防汛抢险突击营,我要雷达做什么!” “探测有没有雨!及时探测到要下雨,不就可以早做准备么,对防汛而言气象很重要。国家防总不管作出什么重大决策,不只是听水利部门的意见,一样要听气象部门的意见。” 说是退居二线,其实是工作被年轻人抢了。 韩工在部队时是业务骨干,当年参加全军气象预测大比武获得过很高的名次。空军有重大行动,比如调内陆的歼击机部队去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一线机场,都会点名让他参加气象保障。 转业到地方一样是业务骨干,在南通气象局做了近十年副总工程师兼首席预报员。 现在装备了先进的气象雷达,用电脑,搞数字化,觉得他跟不上时代,让他给年轻人腾位置,他心里自然不会好受,很想做点事让单位领导看看,证明他还是有点用的。 他满是期待的紧盯着女婿。 韩渝能理解他的心情,只是营里确实不需要气象雷达,再说刚刚才出了大血,小心翼翼地说:“爸,想知道会不会下雨我可以收听天气预报。” “你能收听到的气象信息,都是我们这些气象人经过反复观测、研究甚至会商之后发布的,具有一定滞后性。如果装备气象雷达,你就能获得最及时的气象信息,也就能多出一个甚至几个小时进行准备。” “我们只是营级单位,而且是预备役,我们装备得起雷达吗?就算真能装备,谁会cao作,谁会预测?” “装备得起,不要钱!至于cao作和预测,这不是有我么。” “不要钱,有这好事?” 韩工说道:“刚才不是说过么,上级给我们单位装备了一套先进的气象雷达,据说花了上千万。以前的气象雷达退役,拆下来扔在仓库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堆废铁。” 作为一个远洋货轮的船长,必须懂点气象,至少要会看气象云图。 韩渝在远洋海轮上服务时就意识到想成为船长仍有很多不足,回来之后不止一次去过老丈人单位,请老丈人教自己气象知识,也不止一次参观过气象台的雷达。 “爸,你是说你们单位的711型气象雷达退役了?” “上个月退役的。” “七几年的设备,用的是电子管,显示器都不如电视机清晰,cao作台比银行装的取款机都大,跟老古董差不多,应该进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