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6节 (第3/3页)
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黄了。 采购钢材、机械设备和零配件自己做一台半自动的砂石灌装缝口机比拼凑汽车容易。 韩渝笑道:“姐夫,这个任务交给你,赶紧开单子,等命令下来就去采购!” 郝秋生好奇地问:“来得及吗?” 不等韩渝开口,张江昆就胸有成竹地说:“我们有这么多人,也有机加工设备,有四五天时间足够了。再说我们只要搞一台能用的就行,又不要好看。” “可命令真要是来了,我们不可能坐等四五天!” “可以在船上搞,等船队赶到荆江,灌装机肯定能搞好。” 营里不只是姐夫和姐夫手下那几个机修工,浮吊船、汽渡船和拖轮上的机工水手几乎都会点机加工。 韩渝相信凭现有技术能力完全能搞起来,举一反三地说:“姐夫,我不知道张二小说的那个铁皮带打包机有多重,等会儿让他问清楚,如果比较重,你还要解决铁皮带绑扎沙袋的效率问题。” “如果比较重,那就焊个支架,在支架装个滑轨或者活动臂,把打包机挂在上面,需要绑扎打包时拉过来,就不用像举着那么吃力了。” “我就是这么想的,总而言之,你们要开动脑筋,一切围绕着效率,怎么快怎么来!” “知道了。” “张经理,如果有灌装缝口机,灌装缝口一个沙袋需要多长时间。” 张江昆想了想,笑道:“三到四秒。” 陆工拿起计算器,一边计算一边说:“我们就以四秒钟灌装一袋计算,一个小时能灌装打包九百袋。每袋沙土大概八十斤,也就是一个小时能灌装三十六吨沙土,能绑扎三十六个铁皮带笼。 如果人员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灌装和绑扎,一天一夜就能加工出八百多个重约一吨的铁皮带沙土笼。以每吨沙土0.4方计算,就相当于一天一夜能加工三百四十五立方块石。” 郝总听陆工这么一算,没之前那么高兴了,紧锁着眉头道:“三百多方够做什么,只相当于一船石料。” “郝总,陆工,我可以想想办法做两到三个出料口,把灌装效率提高两到三倍。” “提高到24小时灌装相当于一千五百吨的石料?” “嗯。” “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有这一千五百吨肯定比没有好。” “各位,现在还有个问题,沙土从哪儿来?”韩渝托着下巴道:“想灌装进料斗里首先要有料。” 郝秋生沉吟道:“等到了荆州,我们先找个可以取土的地方,用两台挖机多挖点土堆在那儿,只要有时间就去挖。但靠人力一锹一锹从土堆上把沙土往料斗里铲不现实,我们的装载机又要抢险施工,韩书记,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再征调一台装载机。” 秦副市长刚才说了,车辆和工程机械如果不够尽管提,他会联系皋如和长州的市领导帮着解决。但这个工程机械仅限于普通机械,想要挖机是不现实的,毕竟人家自个儿都不一定有。 不过装载机算不上特别稀有的工程机械。 韩渝笑道:“没问题,考虑到铁皮沙袋笼绑扎好之后的运输问题,我觉得应该再想办法找一辆叉车。” 孙工举一反三地说:“韩书记,铁皮带沙袋笼不能只靠装载机抛投,铁皮带只是能起到绑扎固定的作用,我们是不是结合下钢筋笼的做法,用钢筋或钢丝绳箍上,这么一来不但吊装装船方便,在抢险的时候也可以用浮吊投抛。” “可以,你们赶紧想想办法,到底怎么搞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我先接个电话。” “好。” 韩渝刚走出展厅,只见黄远常从营区那边匆匆跑过来了,从神情上看应该有好消息。但这个电话是席工打来的,要先接电话,顾不上问黄远常究竟怎么回事。 “席工,我韩渝。” “咸鱼,命令下来了,我们长江委设计院的刘工刚打电话告诉我的,他现在是长江防指的防汛专家,消息最灵通!” “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