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0节 (第1/2页)
可面对这样的险情,光着急没用,光有人一样没用。 如果江堤发生险情,手拉着跳下去至少有站脚的地方,能用血rou之躯挡住点洪水。 然而,这不是江堤河堤,是闸口,水很深,人真要是跳下去就没了! 徐副市长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眼前一黑,电灯不亮了。 电是从闸口右侧的排涝用房里接出来的,见大堤下黑漆漆一片,能清楚地听到正在取土修施工便道的官兵纷纷惊呼,徐副市长和县里的郑书记意识到停电了。 这个时候怎么能停电? 郑书记急得冲出棚子,扯着嗓子问电工在哪儿。 郝秋生也注意到岸上发生了状况,通过对讲机问清楚情况,当即请范队长把001开过去,让岸上的电工拖电缆过来,从001上接电。 电工一时半会儿去哪儿找电缆? 市县两级领导只能再次发动群众,让住在附近的党员干部赶紧去找电线,什么样的电线都行,忙活了近半个小时,才把不知道接了多少头的电线拉过来了。 岸上恢复了照明。 001发挥了巨大作用。 朱宝根守在机舱口,看着轰鸣的辅机,嘀咕道:“原来我们不光能离岸供水,也能离岸供电。” 领导们都在指挥舱里,小陈不敢往那儿挤,蹲在朱宝根身边笑道:“朱叔,要不你帮我跟韩书记说说,让我在001上干。” “你不就在001上吗?” “我是说以后,开交通艇和带缆艇没意思,还是开001带劲儿。” “开交通艇和带缆艇是启东港的正式职工,开001是开发区分局的临时工。有正式工不做,非要做临时工,你是不是傻了?” “也是啊,港口工资比开发区分局高。” …… 等待是一种煎熬,徐工从未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慢。 郝秋生比徐工淡定,吃饱喝足带着众人回到岸上。 他不想也没必要跟徐副市长和郑书记等领导套近乎,毕竟等干完活儿就要走,远远地举了下手算是打过招呼,便打着强光手电去观察闸口的漏水情况。 确切地说不是漏水,而是喷水! 水柱比傍晚刚来时更多更粗,喷射的比傍晚时更高更远。 之前封堵在木桩与闸板间的沙袋早被洪水给淘空了,现在能看到的沙袋全是堤下官兵晚上填的。 正因为是后来填的,那些“喷泉”出水口的角度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正想着打电话问问大部队到哪儿了,郑书记追了过来,故作镇定地说:“郝总,我打电话问过组织群众协助解放军架桥修路的几个同志,他们说用不着等到十一点五十。” “几点能架好?” “十一点半!” “抢险物资呢?” “正在往这儿运的路上,电线杆其实运过来了,只是有两座桥没架好,被堵在桥头。” “多少根?” “一百八十四根,全是新的。” “桩木呢?” “暂时找不到那么多木料,不过市里给我们调了两百根,正在用船往这儿运。” 郑书记深吸口气,接着道:“至于砂石料,不只是我们县里没有,连市里一时半会儿都解决不了。郝总,刚才有同志汇报有两千吨煤炭,如果需要我可以把煤炭调过来。” 第二次洪峰即将来临,到处都在抛石护堤,找不到石料很正常。 郝秋生能理解郑书记的难处,说道:“煤炭就不需要了,编织袋要多准备点。徐工刚才下去问过,堤下的同志说已经快用完了。” “我们想办法筹集,但大半夜的快不起来。” “实在找不到就算了,我们正好带了一些。” “带了多少?” “一万多条,应该够了。” 他们来支援抢险还自带抢险物资,并且一带就是一万多条编织袋。 郑书记心头一酸,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 因为大堤上抵御第一次洪峰时垒子堤用的编织袋,几乎全是从老百姓家里拿的。现在到处都需要编织袋,县里是既没钱采购,就算有钱也采购不到。 为抵御第二次洪峰,只能让各乡镇动员老百姓捐稻草,组织老百姓编织草袋。正在往这儿运的抢险物资中,就有八千多条草袋。 郝秋生不知道郑书记在想什么,拿起绑在胸前的手机,再次拨通韩渝的电话。 “韩书记,你们到哪儿了?” “快下高速了,正在高速出口等着接我们的同志刚给我打过电话,说再有一个半小时应该能赶到抢险现场,前提是桥能架好。” 郝秋生放下手机看了看上面显示的时间,再次举起手机:“县领导说十一点半前能架好,你们可以再快点。” 韩渝看看倒车镜,说道:“行,我们再快点。” 王记者也在2号车上,他听得清清楚楚,心想险情肯定很严重,不然湖北这边绝不会要求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