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9节 (第2/3页)
土方,多筑几道围堰。可我们现在是预备役部队,军令如山,上级让我们转场,我们一刻不能多停留。” “我向郑书记汇报,请郑书记打电话向市防指请示。” “行,只要上级同意,别说再干几个小时,就算再干几天都没问题。” “谢谢啊。” “这有什么好谢的,你们在长江中上游,我们在长江尾,我们共饮一江水。你们叫陵江,我们叫启东,我们都姓陵,我们亲如兄弟。兄弟有难,我们能坐视不管?” “谢谢,谢谢沈市长。” 王副县长感动的想哭,掏出手机哽咽着给郑书记打电话。 郑书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即给市防指打电话请示不要调走启东的援军,甚至跟市领导撂出陵江近百万人民绝不会同意的狠话。 然而,不管他说什么也没用。 上级翻来覆去只有两句话,一是启东预备役营必须要走,二是让他顾全大局! 郑书记没办法,正在和李县长一起往老庙堤段赶的路上。 他和李县长是带着锦旗和县委、县政府的公章来的,他和李县长要亲自给帮了大忙的兄弟市委市政府和出了大力的启东预备役营赠送锦旗,要让李县长代表陵江县人民政府在启东预备役营的老庙抢险工程竣工资料上签字盖章。 提到工程资料,姚工最郁闷。 葛局刚开始提出要整理工程资料时,他还觉很有意思。 可现在葛局竟提出工程资料要一式六套,一套留给陵江县委县政府,一套交给代管启东预备役营的105军404师,一套给长航局,一套给长江防总,一套给湖北省防指,一套将来要带回启东老家存档。 这是六套,不是六页。 一整套工程资料,加起来多达四十多页,要填写多少内容可想而知! 好在路桥公司有两个兄弟会做资料,徐工也很热心的帮忙,不然光靠他一个人整理到天亮也整理不好。 就在姚工一边整理工程资料,一边暗想等咸鱼醒了,一定要让咸鱼从老家找两个人过来专门做资料的时候,葛局长正在宣传报道组的帐篷里,给王记者等媒体记者和来自各单位的宣传干部开会。 “不能提南通?” “不能。” “启东呢?” “也不能!” 老葛回头看看坐在身边的戴参谋,很认真很严肃地说:“各位,从我们进入湖北省界的那一刻,我们就不再是江苏省军区陆军预备役师南通预备役团的启东预备役营,而是要接受空军某部领导的江苏省军区某预备役营。” 南通日报的记者哭笑不得地问:“接受某部领导的某预备役营,这让我们怎么报道?” “我知道这么报道会让读者一头雾水,但涉及到保密纪律和宣传纪律,只能这么报道。” 老葛长叹口气,无奈地打起比方:“解放军报各位都应该看过,不管报道哪个部队、宣传哪个部队,单位名称只提到大军区一级。省军区这一块,也只具体到哪个省军区,再往下就是某部。” 一个记者抬头道:“可预备役部队跟现役部队不一样,用不着那么严吧。” “预备役部队这一块,有时候在报道宣传上会提到地名,比如启东预备役营,但不会写那么具体,不会说江苏省军区陆军预备役师南通预备役团启东预备役营。这涉及到部队编制,涉及到部队的组织架构,属于军事机密。” 老葛深吸口气,话锋一转:“各位,境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不能不当回事,更不能违反保密纪律和宣传纪律,所以我建议启东也不要提,直接是某预备役营比较妥当。” 一个记者举手道:“什么都不可以提,那不就跟我们南通没关系了吗?” “是啊,完全不提谁知道我们南通为支援湖北抗洪作出了多大贡献?”老葛想了想,若有所思地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南通某预备役营支援湖北抗洪,戴参谋,你认为这么描述可不可以?” 身边这位不只是学者型老领导,思想政治觉悟也很高。 戴参谋认为葛局长说的肯定不会错,不假思索地说:“这么描述应该没什么问题。” 来自南通广播电台的记者被搞得啼笑皆非,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