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警事_第6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3节 (第2/2页)

能理解。

    132团的“小瓦匠”杜源更理解,一边使劲儿挖坑,一边骄傲地说:“老班长,事关安全,我们空降兵的降落伞一样不会让别人叠。”

    来自启东公安局的退伍兵张育才笑问道:“你小子坐过飞机、跳过伞吗?”

    “没有。”

    “那你吹什么牛!”

    “老班长,我是新兵,等训练合格了分到作战部队就可以坐飞机跳伞。再说我们空降兵不只是伞降,一样有机降。”

    “你小子要有心理准备,很可能连机降都没你的份儿。”

    “不可能。”

    “怎么就不可能!”一个来自启东交通局稽查大队的老兵抬头笑道:“小杜,你知道我以前当的什么兵吗?”

    “什么兵?”杜源好奇地问。

    老兵指指正在大堤上忙碌的冯青松等人,笑道:“我以前跟他们一样是海军,参军入伍的时候很高兴很激动,以为能上大军舰驰骋海疆。

    结果新兵训练结束把我分到了一个仓库,别说上军舰了,连海都见不着,我们部队距海边比我老家距海边都要远。”

    “海军没见过大海!”

    “这很正常。”

    另一个“驻港部队”的老兵凑了过来,笑道:“小杜,你是空军,我以前一样是空军。我比老徐好点,我天天能见着飞机,但就是没坐过,哈哈哈。”

    杜源好奇地问:“班长,你是空军地勤?”

    “不是地勤,我们属于后勤。”

    “那你在部队是做什么的?”

    “场站生产队,说是当了四年空军,其实是在部队养了四年猪、种了四年菜。”

    “班长,你也太倒霉了。”

    “这有什么倒霉的,你现在不懂,以后你就知道了,能分到生产队,能养猪种菜是美差。”

    “就跟分到炊事班一样?”

    “小日子过得比炊事班滋润,就是天天打扫猪圈、挑粪浇地有点脏。”

    刚开始以为预备役部队跟民兵差不多。

    打过交道才知道预备役部队很厉害,尤其“驻港部队”,不但有很多老班长,也有很多“首长”!

    杜源抬头看了一眼正在大堤上跟海军首长说话的“驻港部队”首长,好奇地问:“班长,你们营军龄最长、级别最高的是谁?”

    “干部大多是正营、副营或正连转业的,级别都不是很高。论军龄可能是三连的副连长郭维涛最长,他五岁就当兵,二十五转业的,在部队整整干了二十年,军龄可能比你们团长都长,你们营长都要叫他老班长。”

    “韩营长呢?”

    “韩书记没当过兵,韩书记以前是民兵。”

    聊起营里的八卦,一个老兵突然想起件事,眉飞色舞地说:“论当兵的经历,我们环保局的刘科最传奇。”

    一个老兵好奇地问:“你们刘科长怎么传奇?”

    “我以前是海军,老吴是陆军,你以前是空军,我们刘科长就厉害了,军龄不算长,但海军、空军和陆军都当过。”

    “真的假的,怎么可能!”

    “怎么就不可能,他最早时是陆军,他们部队要装备雷达,就保送他上空军的军校,做了三年空军学员。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毕业分配时没回老部队,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一直干到转业,海陆空三军经历全齐了,你们说厉不厉害。”

    正聊着,潜水分队的分队长亲自下水了。

    众人很想上去看人家是怎么潜水的,负责这一堤段的“老板军官”吴总喊道:“上来两个人,带上铁锹,速度。”

    “是!”

    杜源不想被老班长们抢先,一口气爬上大堤。

    吴总指指刚在堤上画的线,说道:“从这儿开始挖,挖一条倒三角形的槽。”

    “是!”杜源顾不上看人家潜水,赶紧开挖起来。

    吴总一样顾不上看小伙子怎么挖,从一个海军学员手中接过通话器,问道:“冯队冯队,水下情况怎么样?”

    “水流不是很急,水下情况一切正常。”

    “能不能摸到裂缝?”

    “正在摸。”

    “小心点,如果有情况就猛拉安全绳。”

    “我知道。”

    经过近二十分钟的仔细摸查,正如姚工之前所料,裂缝比较深,只是被淤泥和水草堵住了。现在虽然不往堤身乃至堤内渗水,但淤泥和水草经不起洪水冲刷。

    吴总搞清楚情况,再次举起通话器:“冯队,先把裂缝堵上,堵好就上来。”

    “行。”

    “小徐,泥浆有没有准备好?”

    “吴总,你看这些够不够!”

    “这点哪够,多拌点,动作要快。”

    “是!”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