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29节 (第1/3页)
老王同志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接着道:“由于我们应急抢险突击队必须要讲究效率,所以每次给兄弟部队提供沙袋,都是把船开过去,让兄弟部队安排官兵上船帮着把沙袋往皮带输送机上搬,输送到岸上之后,岸上的官兵要往附近需要沙袋的堤段运。 兄弟部队的一个小战士搬运了三天,跟我们水上运输分队的同志熟了,最后一天拉着我们的同志说,老班长,谢谢你们给我们送沙袋,没你们的沙袋,我们团负责的这一段真守不住。” 这很感人吗? 陶副师长糊涂了,下意识回头看向秦副市长和沈副市长。 秦副市长和沈副市长一样觉得奇怪,示意老王同志继续。 “我们的同志说不用谢,大家都是为了抗洪。” 老王清清嗓子,随即话锋一转:“那个小战士回头看看岸上,又拉着我们的同志说,老班长,能不能请你们再帮个忙。我们的同志说,可以啊,需要我们帮什么忙。小战士流着泪说,你们再灌沙袋能不能别灌那么满,太重了,我们搬不动。” 陶副师长愣了愣,猛然反应过来。 想到在一支队见过的沙袋,秦副市长也意识到怎么回事了。 启东预备役营灌装的沙袋都是标准的,灌装的比较满,每袋都在八十斤左右。并且袋口是用缝口机缝的,不像用绳子扎的袋口,比较容易搬运。 启东预备役营讲究效率,要用最快的速度把灌装好的沙袋送到地方,好回来装运第二批往别的地方送。 人家虽然有了垒子堤所需的沙袋,但要往需要加高子堤的地方背。 一袋八十斤,不算重,力气大点的背上就走。 但要背的不是一两个八十斤重的沙袋,而是六万六千多个! 如果淋上雨,每袋肯定不止八十斤,谁背得了那么多,谁又能吃得消? 正因为抗洪抢险是力气活、打的是持久战,所以在电视新闻里经常看到官兵们背的沙袋并不满,很多编织袋里可能只有半袋沙土。不是人家不想多装多背,而是真背不动…… 陶副师长沉默了。 秦副市长轻叹口气心情格外沉重。 “陶副师长,你刚才说供水保障,其实我们供水分队不只是保障全营的饮水安全,也要兼顾在附近堤段抗洪抢险的军民供水。比如402军,又比如已经确定撤编但依然来抗洪的沙家浜团,他们喝的都是我们提供的水。随着附近几个民垸弃守,我们还要给在附近大堤上避洪的群众提供饮用水。” “供水分队发挥的作用很大。” “我们早晚是要回去的,但住在堤上的群众想重回家园要等洪水完全退去。我们启东市委叶书记和长航局政策法规处的黄副处长研究决定,等我们完成抗洪任务回去时把水上水厂船捐给荆州市防指,因为人家比我们更需要。” “为什么要跟长航局研究?” 韩渝抬头道:“因为水厂船是在长江港监局查扣的一条‘三无驳船’基础上改装的。” 陶副师长记录下来,沉吟道:“王书记,你们不是有照相机么,回头多拍点水厂船的照片。韩渝同志,改装水厂船的图纸你们应该有吧,图纸一定要留下,最好复印一套,回头让夏坚强同志安排人送到师里。” 韩渝不解地问:“师里要照片和图纸做什么?” “水厂船上的超滤技术国外有,国内没应用,军内更没有,这就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经过了抗洪抢险供水保障的实战检验,只要有照片、有图纸,再让参加设计、建造的官兵写一篇论文,回头师里就可以帮你们申报全军科技进步奖!” “这个技术含量不是很高……” “谁说技术含量不高,我看已经很高了。” 陶副师长敲敲桌子,很认真很严肃地说:“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这两年全军上下都在搞科技练兵,各单位都要出科技练兵的成果。 人家改装个伸缩折叠的担架都拿去申报,我们有这么先进并且经过实战检验的科级成果为什么不申报?想拿一等奖不容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