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1节 (第2/3页)
样的大城市,背着行李一下车就好奇地四处张望。 慧美服饰现在最缺的就是缝纫工! 玉珍不但亲自来接新员工,甚至把魏大姐也带来了,魏大姐顾不上跟老葛打招呼,把写有“启东慧美服饰有限公司”的牌子举得高高的。 玉珍一样顾不上跟小鱼打招呼,一手拿着装有新员工名单的文件夹,一手举着跟长航武汉分局借的便携式扬声器,兴高采烈地喊道:“应聘慧美服饰的兄弟姐妹请过来,应聘慧美服饰的兄弟姐妹请到这边来,我们要排下队、点下名!” 长航局领导来了,长航公安局领导也来了。 小鱼早就看到了师娘和玉珍,却因为要遵守军容风纪不能跑过去,只能老老实实排队进候船室。 张二小换上了便服,举着牌子喊道:“龙港米业在这边,请应聘龙港米业的兄弟姐妹到这边来,我们也要排下队、点个名,点完名发饭票,不然上船之后打不到饭!” “长余船舶修造厂在这边,请应聘长余船舶修造厂的同志到这边来!” “我是兴盛新材料的人事部经理,应聘兴盛新材料的同志来这边! …… 三十几家企业同时接人,现场好不热闹。 很多路过的行人驻足围观,长航武汉分局的民警不得不扮演起交警,疏导交通、维持秩序。 廖局看着眼前的一切,既感动又觉得有意思,半开玩笑地说:“葛工,你们来的时候两百多人,回去的时候一千多人,你们启东这次赚大了。” 相比葛局、葛调,老葛更喜欢人家称呼他葛工。 毕竟葛局是县级交通局的局长,葛调只是个副调研员,而在场的都是副厅级以上领导。 称呼葛工就不一样了,教授级高工,身份超然。 他回头看看身后,再看看跟玉珍一起来接他的老伴儿,乐得心花怒放,得意地笑道:“廖局,各位领导,这只是第一批。我们启东劳动局的同志前天就来了,他们马不停蹄跑了好几个区县,跟安公等区县劳动局签订了劳务输出合作协议。” 长江航道局的一位领导好奇地问:“葛工,你们这次招聘的都是有技术的吗?” “大多没技术,不过没关系,等到了企业会组织培训。” “这么说主要招聘的是学徒工?” “差不多,不过各位领导放心,学徒工一样有工资,一样包吃包住,只是工资没正式工那么多。在招聘时我们就跟这些小姑娘小伙子说好了,她们说没关系。” 见老王同志欲言又止,老葛微笑着补充道:“招聘工作都是王书记做的,王书记最了解情况。老王,你向各位领导汇报。 老王终于等到了说话的机会,尽管不太喜欢“汇报”这个词但依然很激动,抑扬顿挫地说:“各位领导有所不知,我们启东刚接到接受安置三峡移民的任务。我们这次大规模招聘,既能为几个区县灾后重建略尽绵力,也有利于接下来的接收安置三峡移民。” 廖局不解地问:“王书记,招聘跟接受安置三峡移民有什么关系?” “三峡移民去我们那儿落地生根就是背井离乡,虽然我们那边的条件比山区好一些,但穷家难舍,能不背井离乡谁愿意背井离乡?毕竟这是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语言不通,没朋友没亲戚,人生地不熟,跟之前的亲戚朋友天各一方,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再相聚。” 老王指指正在排队点名的小姑娘小伙子们,接着道:“我们刚招聘的这一批员工,老家虽然距三峡库区比较远,但语言基本相通。等三峡移民去了我们那儿,有这些员工在至少能找到人说话,毕竟对他们而言这些小姑娘小伙子都算得上老乡。” 老葛微笑着补充道:“先营造温馨的氛围,再接收安置三峡移民。” 三峡移民工作很重要,上级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