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5节 (第2/3页)
韩工想到抗洪抢险时转移群众的情景,感叹道:“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啊。” 席工是湖北人,来江苏省工作生活了好几年,能理解那些移民的心情,低声道:“问题不是出在生活上,启东各方面的条件肯定比他们老家好。他们之所以难以习惯,我觉得主要是亲朋好友天各一方,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全变了。” “是啊,我问过一个移民,人家说我们启东很冷清,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村里没邻居吗?” “有啊,可能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不会说普通话,移民的普通话一样不好,相互之间很难交流。并且我们启东的老百姓就知道干活赚钱,也没那么多时间跟移民坐下来拉家常。” 安置的时候一是考虑到没那么多土地让那么多人聚居在一起,同时有些担心移民会抱团搞事情,于是分开安置的。 八十多户安置了四个乡镇、街道的十几个村,这么一来,直接导致人家很寂寞。 想到这些,老王又苦笑道:“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有些人来了不到两个月就偷偷跑回去了。我们这边不能说,说了就意味着我们的接收安置工作没做好,只能装作不知道。他们老家那边的同样如此,媒体记者去采访,问有没有移民跑回去了,那边的干部也说没有。” 转移上百万群众,不是一件容易事。 用上级在宣传时的话说是破解了世界难题。 人家在外地生活不习惯,悄悄跑回去,上上下下只能装作不知道,不然不就成打自个儿脸了么。 韩工沉默了片刻,低声问:“上海那边呢?” “远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安置到崇明的也有人回去了。” “回去就回去吧,我们又不是没安置。” 老葛不想再聊这个沉重的话题,转身笑问道:“席工,郝秋生现在怎么样?” 席工没想到他会问这个,连忙道:“他现在干的挺好,在几个老板军官帮助下拉了一支施工队,正在干水利工程公司分包给他的工程。” “他现在手下有多少工人?” “三百多个。” “这么多!” “他干了那么多年路桥公司经理,朋友不少,拉施工队伍对他来说不难。” 确认老部下山东再起,老葛终于松下口气,又聊起国家大事。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他在琅山天天看电视新闻,北约跟南联盟开战,刚开始看打仗看的挺热闹,甚至很期待北约地面部队早点攻进南联盟,看南联盟的部队怎么打以美军为首的北约联军。 结果看着看着,竟从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 美军居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 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学生上街游行,连南通市委市政府都召开会议强烈谴责。 好不容易等到美国道歉,台湾那边又闹腾起来了。 韩工轻叹道:“中央领导也不容易,你们说今年出了多少事,先是练气功的闹事,紧接着美军轰炸我们的大使馆,现在台湾又不安生。” 老葛点点头,深以为然地说:“部队压力最大,上海基地首长上次来出席防救船大队成立仪式时明确要求咸鱼他们把预任当责任,要做好随时打仗的准备。” “打不打?” “这我哪知道,但我觉得打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实力相差太悬殊。” 国际环境不好,上级这几个月对预备役部队很重视。 启东预备役营的六条动力舟刚建造好,就参加了楠京军区的一次军事演习,主要负责给参加演习的现役部队遇水架桥。 紧接着,又被咸鱼拉到崇明岛海域进行海训,主要训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