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也搞基建_第25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5页 (第2/2页)

不出户,一天到晚,基本泡在郑家的祖宅里,翻阅各种典籍。

    这个小学堂是他们师徒两建立的,不收钱,免费教授村里的孩子启蒙学习。

    郑氏一族因为几十年前被灭满门,族人凋零,现在这个郑家村居住的人与郑文仲并无多大的关系,大都是很疏远的旁系或者邻村的人侨迁过来。

    夏邑读书氛围浓厚,你随意走在田埂上,也会听那犁地的老叟哼上一两句子曰。

    正是这种氛围,吴静香才萌生了想要在村子里办一个小学堂的念头。

    以前的郑家村是有族学的,灭门一案之后便再也没有族学。

    现在郑家村里的小孩子大都去镇上、县城读书识字。

    吴静香的启蒙学堂收的都是一些小孩子,他们又的没到上学的年龄,家里的人送来这儿就当提前认得几个字,有的家里没钱,送来这儿就当识得几个大字。

    村里的人看吴静香才十六岁还是一个女子,十分不看好她当先生,这么年轻的女子懂什么!

    她能招来二三十个学生,一是村民冲着免费来的,二是看在郑文仲的面子上。

    就算她一再强调她的学生男女都收,她也才收了五六个女孩为学生。

    郑秋燕她已经十岁了,已经超出了启蒙学堂收学生的年龄。

    可是当初这孩子为了能进学堂,竟然生生地跪在吴静香的门口求了几天,吴静香心软便答应了。

    原以为自己收了一个勤奋好学,机具上进心的好学生,结果呢?

    三天两头迟到,还有一天干脆不来上课,吴静香的好脾气都被磨没了。

    她也曾了解到郑秋燕的家境情况,有些贫寒,还有个极具重男轻女的奶奶,她们家的杂活全都落在郑秋燕的肩膀上。

    吴静香知道郑秋燕每天上学前都会熬一大锅猪食,等喂完家里的两头猪之后,她才可以才上学。

    每天回去之后,又得挑水、洗衣、做饭。

    吴静香知道她的不易,但也从来没有上过郑秋燕的家里,要求他们家里的人少派点活给郑秋燕,让她可以正常上学。

    也许几十两银子就可以让郑秋燕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一心向学。

    可是吴静香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做的念头。

    她已经比其他人幸运太多,至少可以坐在学堂里。

    天底下还有许许多多的女孩,没学可上。

    这个年代的女子读书不是易事,没有绝对的恒心与毅力是走不下去的。

    “静香姐,水田放水了!”

    吴大牛欢呼道,“静香姐,我们快去田边,说不定有大鱼。”

    等吴静香他们两人走到水田边时,周围已经有不少的村民围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